貨币戰争-央視經濟半小時出品 - 貨币和金融的本質是信用 | 投資驿站
前言
9月17日美聯儲宣布降息,全球矚目。恰巧,在B站上刷到了央視在2009年錄制一檔《貨币戰争》紀錄片,看完之後對貨币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人類數千年的貨币史上,使用範圍最廣、曆史最長的貨币是黃金,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超主權貨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國崛起,由英格蘭銀行獨家發行的代表英國國家權利的英鎊替代黃金在全球通用,人類史上第一隻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币誕生了,此後美元、西德馬克、日元以及歐元,為了争奪更多經濟話語權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貨币之戰。
英鎊
1609年,世界上第一所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當時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金融中心。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流動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荷蘭盾并沒有成為世界貨币。在英國依次擊敗西班牙、荷蘭、法國、俄國,建立起日不落帝國,英鎊成為第一個稱霸世界的貨币。
當時民間信貸還是很活躍的,但是他們卻不敢借給國王。因為早期的英國是封建專制的君主統治,借了老百姓的錢經常不還,沒有國家信用。1688年的光榮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和政府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利。并且通過憲法規定國王不能違約不償還債務。
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誕生标志着國家信用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為什麼英國當年打仗可以屢次獲勝,這本質還是信貸制定的完善可以給大英帝國源源不斷的戰争續命。早期英格蘭銀行發行紙币英鎊,隻是記錄黃金的一個單位,本身沒有價值。牛頓在英鎊和黃金之間建立比例關系,導緻了金本位制的出現。
随着工業革命的爆發,英國的産能激增,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向全世界進行貿易往來。英鎊也因此成為世界貨币。
英格蘭銀行後來逐漸成為了央行的角色,來維持英鎊的地位以及為其他銀行提供幫助,從而完整整個金融體系。
然而,一戰和二戰的到來,英鎊衰落,美元登上霸主地位。
美元
兩次世界大戰讓整個歐洲陷入絕境,而美國卻大發戰争财。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迅速發展,依賴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成為戰後國際貨币體系的主導地位。
馬歇爾計劃通過對西歐的大量借貸和投資,進一步成就了美元霸權。
1961年越南戰争打響,耗時十年的戰争讓美元地位下降,最終導緻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并随之發生了持續數年的通貨膨脹。此後基辛格與沙特談判促使石油交易中使用美元作為唯一貨币,并為對應國家提供安全保護,緩解了美元霸權的燃眉之急,而真正讓美元重獲新生的是20世紀末,美國依靠IT技術迎來的飛速發展的十年。時至今日,美元依然是國際貨币的霸主,美聯儲的一舉一動都對世界經濟格局影響重大。
日元
日本二戰投降後美國幫助其恢複經濟,朝鮮戰争的爆發更是讓日本迅速崛起。
1985年的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的框架,加上日本央行的大幅放水,催生了日本的房地産泡沫和股市泡沫,日元逐漸崛起。但是日本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跟風貶值日元,沒有樹立起在東南亞國家中的責任感,也進一步失去了日元國際化的進程。
歐元
馬歇爾計劃振興歐洲,讓歐洲十分依賴美元。
1961年越南戰争, 美國瘋狂開動印鈔機印錢,讓歐洲陷入巨大的經濟危機,擺脫美元的束縛成了各國的共識。歐元孕育了将近30年,與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在多方質疑聲中,歐元卻發展迅速,在國際上占據了世界第二大貨币的地位。
不過歐元有一個天然缺陷:歐元有央行,但是沒有财政部,所以沒有發債的權利,因為歐盟各國有大量的本國債券。這會限制歐元的發展上限。
人民币
從建國前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建立。經過數年的發展,人民币從當初的一文不值到現在的國際地位的日漸提升,十分難得。中國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币不貶值,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為人民币樹立了國際影響力。
一種貨币的國際化,通常包括三個階段:貿易結算、金融交易計價和成為儲蓄貨币。
全球金融版圖的演化也推動人民币走向世界,從結算貨币向投資貨币、儲蓄貨币過渡。
結語
貨币戰争其實是各國國力在貨币層面的博弈。它既由各國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實力所決定,又給發行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人類行為任何一個領域,隻有多元化才能形成制衡力量,而任何一種壟斷,無論其是超主權還是基于主權都最終無法避免信用泛濫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