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此劇不火的原因。
一_用戶角度
1.年輕受衆而言:經曆尚淺的年紀,并不會對成人世界的悲劇産生過多共鳴,更愛看充斥着荷爾蒙的、感官刺激強烈的劇集;
2.中老年觀衆:觀念保守,大多數無法接受同志戀情,更不會試圖去理解,劇裡的同志家庭沖突,更是避之不及的話題。

簡而言之,定位不明,作為腐文化的延伸,卻過多探讨家庭倫理,脫離二次元、偶像劇想象空間,現實向厚重,年輕年長觀衆兩邊不讨好。

二-宣發
沒有過多的媒體炒作,cp話題,網上熱度不夠。

三-劇集制作
畫面治愈清新,人設立體,劇情一波三折,邏輯感強,但沒有抓住大多數腐劇受衆的關鍵一點是,為了真實表現納受傷後的情感障礙,納和豆腐間的情感互動不夠甜蜜。甚至不如一些單純無腦的麥麸劇吸睛。

我認為此劇的受衆,應該是心理年齡相對成熟,經曆過一些坎坷,内心仍期望被治愈的,正在努力生活着的LGBT群體和腐文化愛好者,符合這些特征的受衆本就是人群中的極少數,不大火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我恰好是這少數中的一員,自然會對此劇賦予極高的評價。
這部劇中的人物,像是多個曾經的我的疊加,娜對現實的逃避,阿宋對親情的渴求,皮納為感情封上的心門,看到那些為了情感和理想掙紮的靈魂,在讓我追憶往昔傷感難過的同時,也在慢慢探索未來的更多種可能。

現實中,像納這樣的人,很可能一生都沒有辦法被治愈,但在幻想的世界裡可以,豆腐的出現像一束光,它的哲學小腦袋啟迪的不僅是納,也是我們過于複雜化的思想下早已僵化的神經細胞。

魯迅說,從來如此,便對麼?

我們總是被習以為常的環境影響,走着習以為常的路,做着習以為常的事,在不曾見過安全區外的世界時,總以為那就是真理。而當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就是和别人不一樣,排擠、嘲笑、欺辱接踵而來,卻滿滿是或漠視,或冷嘲的臉,充溢在周圍凝固成最堅硬的冰牆,那一刻,那份無言訴說的絕望和無助,又豈止少年心事幾個字所能一帶而過。

看不懂或者不喜歡這部劇的人,應該大多都和阿庚一樣,有着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
有時我也真的很想有那樣溫柔的爸媽,能給我全身心的愛,能有豆腐那樣真誠善良的人陪在我身邊,給我最無私純潔的支持。然而我沒有,所以,也更能明白那種感情的可貴。正因為沒有,所以,特别感謝一直在努力變好的自己,獨自捱過那些艱難時光,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會為自己未來負責任的大人。

感謝這部劇,在我仍陷于泥潭掙紮的時光,有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豆腐天使般純淨的笑容,在某些瞬間,掃清了我心空的陰霾。

人總是要向着光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就像偉大的詩人生前總被人遺忘,隻有遇到懂得它的人,作品才會閃光。

所以,不火,完全沒關系。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就我的觀感來說,這是繼暹羅之戀 後,第一部讓我有深刻觸動的泰國同志劇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