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正常公式化演繹就不會落入是否深櫃的猜疑中,演員的處理與符号動作帶來的就是這個效果,不純粹的欣賞與友誼。
若說愛,這太過晦澀,流淌的情愫如煙飄過,這般克制的流露,說是明顯卻又無法确定。
或許伊谷春最初時對于辛小豐是看好,他敲打對方應該去考慮轉正,辛小豐心思缜密有幹勁,工作表現不比真正的警察差,他欣賞着這個男人,給他遞煙時帶着有些越界的社交距離,看他時眼中總在思考,或許在思考辛小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又或者在思考辛小豐到底給自己的是什麼感受?
辛小豐聰明,但他不狠,或許心中總歸保留着一點本該有的真情,總在不經意間流露,懷疑的種子與奇怪的感受在伊谷春心中同時紮根,發芽的速度齊頭并進。
伊谷春眼中的辛小豐,究竟是什麼樣子?心思缜密有所隐瞞的輔警下屬,有些木讷過分内斂的青年,不管如何,伊谷春對辛小豐的過分關注,早已從懷疑轉變為更多,他分給他太多注意力了,這是事實。
當伊谷春日日從窗外看到辛小豐上車時,他擔心又疑惑,但日子一長,那扇窗成為了他光明正大看辛小豐的地方,每次的窺視除了帶着最初的觀察,接下來就是看辛小豐這個人。
當他開門看到辛小豐與台灣男人親密時,他的臉上震驚,他好像瞬間僵住,但卻不是因為得知下屬是gay而尴尬,而是瞬間的大腦過載,當親眼看到辛小豐與男人親密時,過往奇特的情愫在這一瞬間得到了釋放。
于是他慌張,如逃避一般離開。
他應當不認為自己是gay,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喜歡辛小豐,他将其定義為真正的欣賞,隻是或許這份欣賞有些擾亂心智。
這并非基情,其實我看不出基情滿滿這一說,複雜的欣賞跨越了他對善惡的定義,如若最初伊谷春就發現辛小豐是兇手,他絕不會心軟,他會強硬的狠心的堅決的,與辛小豐對弈。
可惜,他在這份情愫中,對辛小豐一次次的放過,直至最後他所謂真相已經攤在面前時,他選擇在死亡前讓辛小豐去自首,他依舊對辛小豐保留下一絲偏袒。
探監時遞去的煙不會是白拍的,過了嘴的煙再遞給辛小豐是有意設計的符号動作,就如同辛小豐用手指滅煙一樣,二者在煙上都有一個固定符号動作,不能因為電影裡推敲了辛小豐滅煙的理由,而從未交代伊谷春遞煙的動作理由就否認有意設計這一點。若非對辛小豐的特殊性,伊谷春不必一整部戲隻給辛小豐一個人遞煙,還一直這樣遞煙。
從未有任何解釋的伊谷春角色動作設計,就如二人的情感是不可言說,不直白的。
當辛小豐死亡的到來,伊谷春是隐忍的,克制的。
這是他的身份與認知帶來的,應有的反應。
而後這份隐忍,在得知真相後止不住的流露,後悔?或者是悲傷。
至此,伊谷春或許明白了對辛小豐的情愫為何,又或許沒有。
“你恨我嗎?”這句話不該是一個警察說出口的,伊谷春心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