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7》如水,溫吞、舒服、悠揚,《花少5》如酒,濃烈、熾熱、醇厚。
我在看收官的時候我就在想,其實這就是一個短暫的summer camp式的烏托邦。
在來到這個節目之前,《花兒與少年5》隻是一個綜藝,一份合約。七個人可能隻是在工作的時候有交集,泛泛而不深入。或為名、或為利,也可能是為心,如王安宇所言,為了找回在工作中失去的生活,而來參加這檔節目。
在這檔節目結束之後,餘溫仍滾燙着。七個人會在微博互動,會在線下聚會,網上說“單看着七個人涮火鍋就能看幾集”。情意會被歲月釀造得越發醇厚,也可能隻剩一地餘燼。比如被衍生節目消耗,比如粉絲之間的沖突。
但在那二十多天的旅程裡,他們逃離了現實世界,來到這個叫做《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烏托邦,做了一回自己。這個烏托邦裡不止有極緻的景,更湧動着綿綿情意:人與人的情,人與自然的情,國與國的情。當然,這個情包括但不限于正面的友誼、喜悅、感動、感激、震撼,也還有負面的摩擦。正是在摩擦中,這七個人在更契合的同時,也洞見了自己。
大家會給彼此偷偷準備小驚喜,也能在變動中享受意料之外的當下。“成長”是他們的關鍵詞,王安宇第一站當導遊的時候敏感、焦慮、心思重,生怕有一點做得不好的,害怕意外來臨時的變動,在下一次當導遊時,能明顯看到他的進步,更自洽更自如;二姐秦岚在第一天當導遊時一直攥緊錢袋子,“太貴了,算了”挂在嘴邊,溝通過後不再患得患失,學會了旅遊的奧義——體驗第一;小妹趙昭儀因為咖位最小,害怕難以融入大家,害怕被網絡審判而用大大咧咧的言行掩飾心底的小心翼翼,卻在星空下被秦岚的一席話治愈“像星星一樣,為自己閃耀就好,喜歡的人會看見”。
這檔節目也讓他們在觀衆眼中從紙片變得立體,讓他們探索出了另一個自己。秦海璐不隻是一個霸道大姐,她也經常像小女生一樣撒嬌;辛芷蕾也不是普羅大衆印象中的野心勃勃的蛇蠍美人,其實是一個大憨憨,她不隻是現實中的“姐姐”身份,做了一回妹妹,照顧着别人的同時也被人照顧着;紅毯上的迪麗熱巴高貴、冷豔、氣場全開,但節目裡卻是中二病少女與認真細緻好學生的複合體;弟弟胡先煦看似随意散漫,實則大智若愚,通透,心裡都明明白白的。
他們記着彼此,也被彼此記着。這也不單是指七人之間,也是他們與攝像組之間。每一次個人特質的總結,都有過往片段的回響。一次次的call back,一次次花少團對導演組的回饋,一本本被導演組親自踩過點談過店的路書,都是台前的人與幕後的人的雙向奔赴。
大姐秦海璐在收官時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成年人的世界是不自由的,她要做妻子,做女兒,做媽媽,做演員,做導演,做編劇。感謝《花兒與少年·絲路季》讓她在這短短的二十多天裡做了一回自己。
花少5是構築于當下時間、當下地點、當下所有人之間的桃花源,夢醒了,餘溫尚在,卻也不複當時。小胡說,講一輩子很肉麻,但有些事情确确實實是一輩子一次。
“天真的幸福的流浪
才讓我們忽然懂得了故鄉
多一點點的夢想 再 多一點希望
回憶 向往 都在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