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我們” 是沒有陸可的沈思怡,沒有沈思怡的陸可。不夠獨立,沒有主見,膽小怕事,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慢慢地我們開始接觸這個社會,遇見不同的人,學習,觀察(look),不斷摸索着找到自己的熱愛所在。正如她們,開始有夢想,希望創辦屬于自己的雜志,做出更好的内容,實現自我價值。
人的成長是因為看見(see)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搞砸校刊出國的沈思怡,自我懷疑,喝酒混日子。直到陸可的生日視頻,給了她被相信的力量,她開始追趕陸可,像她一樣,朝着夢想努力,去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女孩。
從某種角度上說,陸可和沈思怡是同一個人,陸可代表了一個女孩成長的前半部分,沈思怡則是後半部分。生日視頻裡那個相信沈思怡,會一直陪着沈思怡的陸可,就是後來回國一直支持幫助陸可的沈思怡。陸可是過去的思怡,思怡是未來的陸可。
陸可像大多數女孩一樣,過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中是顧家聽話的“模範”女友,工作上認真盡力完成分内之事。雖然做到了首席編輯,卻也一直在這個圈裡,沒有突破,直到沈思怡空降上海生活家。沈思怡是陸可的理想自我,獨立,自信,有能力保護身邊的人(後來的她保護設計師的作品),幫助她們實現夢想(陸可希望自己能讓國内設計師的作品上總部的闆面)。這是她想成為的自己,她開始改變,向沈思怡靠近。
沈思怡是陸可的拉拉隊,一路推着她向前走,陪着她跨出舒适圈,成為想成為的更好自己。有些事不是自己不想做,隻是有時候少了一些勇氣和自信。而這種支持往往能給人邁出關鍵的第一步的動力。遇見沈思怡的陸可,不斷被帶着嘗試着新鮮事物,從拆欄杆溜出學校到給生活家寫信寄出自制刊物,跟着沈思怡似乎可以看到一個新的世界。
成長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人陪你長大,一些人教你道理。如沈思怡對陸可,如老康對沈思怡。他們對自己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真正能讓自己改變的是自律和努力。
劇裡沒有太多提及沈思怡在倫敦的工作,付出了多少才成為現在的自己,但我們可以從陸可身上看見她的影子。應該跟陸可一樣,在機會來臨時,直面恐懼,克服懦弱,在對方的鼓勵中,不斷給自己自信,學着去管理團隊,面對抉擇。沈思怡說過,“在我的人生經驗裡,所有選擇都難”。正如陸可為保生活家撤掉關玥作品,學會不能因為一片樹葉,放棄整個森林。能力變大的陸可開始保護更多的東西,去适應和遵守那些商業規則,經曆着思怡走過的路。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說,人在追求夢想的途中,有時候會因為太過認真,太着急于達成目标,用一些違背了自己本心的手段,在這個過程中丢失了自己的初衷。抄襲事件中,思怡為了找投資隐瞞了關鍵證據,為了目的放棄了正義。陸可告訴思怡就算無人在意對錯,也不該被改變,去犧牲别人達到目的,放棄原則。陸可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初心,有陸可在,思怡就不會走偏,不會變成第二個宋妍。
我們都會遇到困境,害怕失敗而不敢面對,找不到意義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逃避隻會讓人困在原地,陷入痛苦,隻有直面它,才能将生活重新掌控在自己手裡。
視頻被曝光了,生活家陷入輿論風波,一直努力的事沒有得到結果,第二次機會還是搞砸了。“你隻會給人帶來不幸”溫如馨的話又讓沈思怡陷入了自我懷疑,像小時候媽媽說,因為自己不聽話,才被父親抛棄一樣,童年時期缺少關愛的孩子總比别人更容易自我否定。她開始覺得“靠近她的都被她毀了”,變得消極,沒有動力,又一次離開。短暫的逃避是給自己思考的餘地,但走不出來,就會重新墜入深淵。陸可說過,她不會讓她變成那樣,她去把她找回來了。沈思怡最怕陸可失望,陸可卻永遠偏愛思怡,不管怎麼樣都相信她,包容她。又一次帶她走出黑暗,陪着她直面自我。事情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沈思怡還有很多事想去做,首先要挽回生活家的名聲,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軌。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對原生家庭的“抗争”吧,就連陸可都不想讓媽媽什麼都管着自己,去另一個城市讀書,工作。與父母分離,才能真正做到自我獨立。成楠與陸可的關系,再現了她與父母的關系,小時候被父母管,長大被男友管。成楠接受不了女友事業比自己成功,希望另一半能更顧家,兩人注定走不到一起。
有人向往自由,有人渴望關愛。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殘缺,陸可和思怡就像世界上另一半的自己,找到彼此,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整,陸可給思怡家,思怡帶陸可冒險。童年缺失父母關愛的孩子,總會敏感,自卑,害怕失去,從而對伴侶過度控制,和這樣的人相處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沒有人有義務拯救你,但陸可會一直陪着她,愛她,讓她相信自己,接納自己。
當我們真正做到與過去和解之時,代表着那些的傷害對自己已經沒什麼影響力了。思怡不需要依賴父親生活(獨立)也不再執着于得到父愛(有陸可)。有對自己的認知和自信,可以給自己安全感。小時候的沈思怡因為需要依靠,才會被父母傷害,沒有獨自存活的能力,隻能言聽計從,被迫相信自己是個“掃把星”。直到去到更廣闊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反饋,才能認識自己。
“自己這個東西,你必須要去跟别的東西去碰撞,反彈回來你才能看到自己,越是跟很強很可怕的東西碰撞,越能看到真正的自己。”---山本耀司
隻要我們有面對“跌倒又爬起,山嶺靜悄悄”的勇氣,就可以突破環境限制,去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
好像寫了個流水賬...
再寫幾句題外話...
陸可和思怡都是禮物,是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人物,現實中很難有這樣的人,别輕易把别人當做陸可或是思怡,若遇非良人,容易被PUA。“生如長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 。能拯救自己的隻有自己!
思怡的鼓勵給了陸可勇氣,陸可用愛教會思怡去愛。沒有陸可思怡的我們,需要的是相信自己,愛自己,通過努力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其實陸可和思怡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