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聽《圍爐白話》的播客了解到有這部紀錄片,但納悶的是為啥19年就拍了卻一直沒放出來。
現在終于等到了,看完認識了一個更立體的博博。
他率性坦誠,玩遊戲的時候不避諱講自己的糗事,也不介意導演保留這個片段。他自信狂妄,說全國跟他比的演員沒幾個、準備好了讓世界大吃一驚。


但同時他也會自我懷疑,因為差不多起點的人跑到前面而感到焦慮。面對自我才華和名氣流量,他無疑是矛盾擰巴的,卻也顯得無比真實。

看過博博《看呐,這人》和《天生非此》兩個專場,聽過他很多期播客,看過他公衆号裡寫的故鄉的朋友、鄰居和鄉親、弱勢群體,不難感受到他是一個細膩溫柔的人,并且很像我很喜歡的兩位國外脫口秀演員——Doug Stanhope和 Mark Normand的結合體。
一方面,他憤怒,無酒不歡,對于時代有着清醒的思考,卻也因此在人群中顯得有點孤獨。另一方面,他的外在是拘謹内斂、小心翼翼的,善于觀察,當編劇講單口都拿手,他有才思,卻不會顯示出舍我其誰的張揚。

這部紀錄片看下來的整體感受是畫面有美感,配樂很到位,不過我覺得不滿足的是既然時間線拉得長,為什麼不幹脆再拍一下現在的博博呢?像《人生七年》那個紀錄片一樣記錄主人公的變化。
如今的博博還會為愛情心碎嗎?他的戀人會去看他的演出嗎?他現在對于名利是怎麼看的?面對走得更遠的同行他自我和解了嗎?
周奇墨說:“脫口秀的根在線下。”
那線下脫口秀演員的路在何方呢?或許片中的一句閑筆能給到啟發。

走岔路雖然慢一點但是走得穩。錄不适合自己的播客、拍沒有蕩起多少水花的短視頻、參與收視撲街的綜藝幕後制作,這些也許是岔路,但也是成為更理想的自己的紮實探索。
喜劇怒漢、文藝青年、單口魯迅,這些詞都不足以概括宋萬博,如果你想了解他,歡迎去看他的相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