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貞和小青是有趣的對照。
白素貞不斷以她自以為的方式模仿着人類,從七情六欲到人情世故。她從一而終的執念過深,淹沒過了自己作為蛇的本性;她對“人”的認知太過局限,因此對“蛇”的輕視與厭棄使得她完全忽略了内心深處作為蛇本性的情感,于是這些情感隻能化作一滴眼淚淌過臉頰,又被小青拂去。白素貞不明白的、看不見的這些,小青卻一直都懂。小青并沒有修煉成人的執念,她的一切行為都隻為了滿足自我當下的快感,她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完全自由且真實的存在。正因為她看重自己當下的感受,她才能一直看見那些白素貞看不見的、作為蛇的真實情感。

能感覺到本片或許是在傳遞類似“執念不可淹沒本心”的觀念,從而呈現出了這樣的三個角色:白素貞和法海都是一意追求自己的執念而忽略了自己的本心,最終前者見不到執念(即法海)而倒在雷峰塔下,後者“先功後過”使金山寺僧人全部葬身滔天洪水;而雷峰塔和金山寺壓不倒的隻有小青,也隻有她一直選擇跟随本心率性而為。
可我不太認同。在我的視角裡,白素貞和法海的行為也正是在跟随自己的本心,因為執念本身就來自于本心。這兩個角色之所以“失敗”,并不是因為看不見本心,而是太過看得清(或是太過看重)自己的本心,以至于在對自己執念的認知還不夠清晰時就任性地追随本心,偏激而為。三個角色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追尋自己的内心,看見真實的自我,不過是不同的自我、不同的本心而已。

關于宗教的刻畫也很喜歡,摧毀金山寺外一尊尊佛像的是法海,撕下寺内佛祖“僞裝”的是衆僧。寺内昏暗的色調與陰森的環境布置時時刻刻都傳遞着強烈的負面情感,但也許抨擊的并不是宗教,而是一切迫使個體舍棄本心的外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