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劇透已經流出了,那就更不用看了。

形式遠大于内容的爛劇。如果說它展現的是美國高中生現在的生活,那隻能說美國現在真是套着後現代外殼的新性别保守主義,(Cassie很powerful??因為她很heterosexually誘人嗎??)會讓前輩女性打下的江山崩塌幾百萬公裡吧。女孩們的樣貌支離破碎,離不開男人的那點吊事,生活在充滿迪克的空間并自我性化為porn的女主角,這被說成girl power。與此同時,她們的經曆并沒有得到充分尊重。

所謂的性别多元中有什麼被隐形了什麼被噤聲了,一目了然。從rue口中說出的“人人都想找出理由,但可能我這樣,就是這樣”則是徹底放棄了反思的cliche(你在美國廣大自認為是女人的男人身上,以及他們未經審視的無病呻吟中,都能看到這種cliche)巴特在上世紀就鞭打過的同義反複。總之這部片子非常不适合美國青少年看,比《小時代》還爛,因為它不僅不好好講故事,還拿各種腐爛的價值觀在queer和neon liberal的亮片池裡浸淫過後包裝成所謂“cool kid該有的模樣”,實則一劑毒藥喂給美國青少年。

這個年紀的女孩們應該去看書學習,交知心好友,陪伴動物和老人,探索和發展真正的興趣愛好,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男人和毒品上。真不理解我之前居然給第一季打了五星,腦子進屎了屬于是。(這裡的美國真的指美國)

—————分割線 —————

複制粘貼豆油的回複,亢奮在美國的分級是mature audience only,雖然題材是青少年,但其實是給成人看的。這樣我就更不懂了……是什麼樣的成人喜歡看青少年女性堕落和被性化…呢?

雖然我記得在《love, victor》第二季裡面男主victor的白人好友的妹妹(一個高中生)台詞有提到自己在看《euphoria》…故不太清楚這部劇在美國真實的受衆和影響是怎樣的,畢竟互聯網資源太易得了。

其實糾結這個是跑偏了…說到底,“毒害美國青少年”隻是句玩笑話,為了表達一下個人對這部劇的不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媒介表現對于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追求多元的同時需要堅守一些底線。

總之,第二季豆瓣評分這麼高我是真的想不明白。不想了,喜歡的人自有喜歡的點,随便吧。

—————分割線 —————

再截取粘貼一位豆油的回複,“把肮髒的東西表露出來不代表支持這種生活方法,‘暴露’不等于‘挑唆’”,非常對。然而呈現方式本身是值得玩味的,作為一個曾經愛過這部劇的人,愈來愈感覺到其中的很多呈現缺乏必要的反思性,這種缺乏令我感到擔憂和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