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滅霸時代的MCU終于迎來了比肩鋼鐵俠的人物塑造,令人驚訝的是這居然發生在劇集中。
複仇者聯盟4後,MCU開始爛片頻出(包括和洛基第二季第六集同日上映的驚奇隊長2),頗有日薄西山之感,對往日MCU的懷念往往成為MCU影評後半部分的一大主題。
過去的MCU為什麼能全球大火?
論IP含金量,當時漫威漫畫中含金量最高的幾個超英IP(X男、蜘蛛俠以及對家的蝙超ww閃等高居漫畫角色人氣榜的角色)都不在漫威影業手裡。論電影質量,複聯4之前都是好電影嗎?把最早的美隊1、雷神1等拿到今天來審視,抛開情感加成也不過如此。可以說,複聯4之前的MCU,除了複聯134、美隊23、鋼鐵俠1、銀護1、雷神3等,絕大多數就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普通産品,下限不低,上限不高,也有很多爛片。論演員知名度,(當時的)二線當主演幾乎是慣例,演員們往往是借着MCU火的。甚至電影宇宙這樣的玩法,看看隔壁的星戰,在幾十年前開始玩這一套,在今天積累下了龐大的宇宙設定——漫威如何通過幾年的經營達到幾乎快要與星戰比肩?
人物,草蛇灰線、伏延千裡的人物塑造是關鍵。通過大量的電影疊加、無數的細節堆積,最後在人物的高光時刻,厚積薄發。這種人物弧光的刻畫,甚至不限于主角,每一個配角、反派都可以有自己的鮮明特點,”電影宇宙“的優勢就在于,配角、反派(隻要當集沒死)的人物形象,不用必須在某一部中兌現——在每一部作品裡,這些人物可以都是做着不重要工作的不幹擾主角故事的背景闆,但在後期需要這些人物發揮作用時,将其前面的故事整合為一體——就能産生巨大的爆發力——這甚至不限于人物,物件也是如此。當這個時刻發生,就能成為”哦 原來是這樣“”woc“的Goosebump Moment(雞皮疙瘩時刻),帶來的情感沖擊與多巴胺體驗是其他媒介很難實現的。
我期待MCU,就是在期待這樣的Goosebump Moment。
Loki2 就是這樣兌現了我的期待。季終集是建立在大量的Goosebump Moment上的盛宴。以下為這一集中的幾個畫面
多圖+劇透預警
多圖+劇透預警
多圖+劇透預警
多圖+劇透預警
多圖+劇透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