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假如》衍生出的獵奇作品,《漫威喪屍》本應靠着 "超英變喪屍" 的反差設定打開局面。但四集看下來,動作戲的短暫爽感終究難掩邏輯的千瘡百孔——當能硬抗宇宙級打擊的神明們輕易被病毒放倒,當足以毀滅星球的力量體系在喪屍面前失效,這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動畫,終究成了一場自說自話的混亂狂歡。
喪屍題材的底層邏輯向來建立在 "病毒與文明的對抗" 之上,可《漫威喪屍》從根源上撕碎了這套規則:既然是病毒、哪怕是喪屍病毒,也要作用在細胞上,那說穿了就至多針對碳基生命,即便在漫威宇宙,鋼鐵俠的納米戰甲、雷神的風暴戰斧、奇異博士的魔法屏障,随便一樣都該是喪屍的天然克星。更别提人類手中的熱武器儲備——連外星母艦都能轟穿的地球防禦體系,對付一群行動遲緩的碳基怪物竟束手無策,這種設定上的偷懶簡直是對科幻題材的亵渎。
更荒誕的是病毒對超人類的無差别感染。要知道在漫威宇宙中,滅霸的泰坦體質能硬抗無限寶石的反噬,雷神的阿斯加德神體可抵禦中子星的高溫,旺達的混沌魔法更是能改寫現實。可在這部動畫裡,這些曾毀天滅地的存在竟像普通人類般被病毒輕易攻陷。喪屍滅霸甚至能戴着無限手套肆意輸出,既保留了宇宙級力量又無視寶石對肉身的負擔,這種 "隻取戰力優勢、剔除弱點限制" 的設定,本質上是創作惰性的體現。若病毒真有如此穿透神體、保留異能的 BUG 級能力,人類根本不可能有存活空間,更别提還能組織起反抗力量。
劇集在細節上的邏輯漏洞更是俯拾皆是。被病毒感染的超級英雄保留着戰鬥智商,卻沒人能複刻哪怕最基礎的 antidote 研發思路,這與托尼・斯塔克曾在洞穴裡造出 Mark1 的設定形成刺眼反差;能劈開無限手套的風暴戰斧,砍向喪屍時竟隻剩 "刮痧" 效果,雷神的光速敗北看得人莫名其妙;連漫畫中明确提及 "部分超人類被咬後直接死亡" 的設定都被棄之不顧,編劇似乎隻沉浸在 "讓英雄互殺" 的獵奇快感中。
當然劇集并非毫無可取之處。幾場動作戲确實拍出了視覺張力,金屬碰撞的火花與肢體撕裂的沖擊感形成強烈反差,動畫中不吝血漿的鏡頭也算是守住了漫威作品的基本盤。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孔蘇附身的刀鋒戰士——神性與吸血鬼獵人的特質相互交融,既保留了刀鋒的冷峻戰力,又增添了神明附身的神秘質感,這個角色的塑造堪稱全劇唯一的驚喜。
可惜這些零星亮點終究撐不起崩塌的世界觀。《漫威喪屍》本該是一場探讨 "神性與獸性邊界" 的深刻實驗,最終卻淪為邏輯缺失的爽感堆砌。它更像一場 "創作者的自娛自樂",隻滿足于将熟悉的英雄變成喪屍的獵奇噱頭,卻懶得搭建自洽的規則體系。
所以最後我隻想說——假如 《漫威喪屍》 不存在就好了。
起碼我還有一點點兒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