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王晶的抖音,他說他唯一一部文藝片就是這一部 所以去看了一下。在大衆印象裡,王晶是那個擅長炮制商業大片,用無厘頭喜劇、精彩賭局和江湖豪情吸引觀衆眼球的導演,《賭神》系列、《鹿鼎記》等作品締造了票房神話 ,“商業片大導”的标簽根深蒂固。然而,1999年,王晶卻推出了一部與他以往風格大相徑庭的文藝片《笨小孩》,為了争取執導這部影片,他甚至主動提出不要導演費,足見他對這部作品的珍視與熱忱。
影片圍繞着發嫂(葉德娴飾)和她三十多歲卻智力僅相當于六歲兒童的兒子阿B(譚耀文飾)展開。發嫂身患末期鼻咽癌,生命進入倒計時,她滿心憂慮的是自己離開後,懵懂無知的阿B如何在這複雜的世界生存。阿B常遭鄰裡兒童欺負,一次被阿MAY(關秀媚飾)及其男友阿添所救,自此他便對阿MAY情愫暗生。命運卻不斷捉弄這對母子,阿添因偷毒販海洛因被殺,阿MAY也受槍傷,子彈留在腦中無法取出,還懷有阿添的孩子。緊接着,發嫂暴斃家中,阿B不得不獨自面對生活,而阿MAY也因意外被親朋好友抛棄,兩人在困境中相互依偎,感情與日俱增。可阿B父親出獄後,不僅強搶阿B薪金,還偷走阿添留下的海洛因去賣,招來毒販追殺,阿B的生命岌岌可危……
王晶在這部影片中收起了往日商業片中“遊戲人間”的态度,以細膩、溫情且震撼人心的叙事,将深沉的母愛和堅韌的人性力量展現得淋漓盡緻。葉德娴飾演的發嫂,舉手投足間都是對兒子的擔憂與疼愛,每一個眼神都飽含深情,将一位絕症母親的無奈與堅強诠釋得入木三分,她也憑借此片同時入圍金像和金馬最佳女配,并最終斬獲金馬獎。譚耀文作為影壇新人,挑戰出演智力低下的殘障青年,表演極具感染力,把阿B的單純善良、懵懂無知展現得真實自然,他和葉德娴的對手戲堪稱全片亮點。
這部電影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生存狀态的關注,更是對人性至善至美的歌頌。阿B雖智力有缺陷,但他内心純淨,毫無雜質,用最純粹的愛去對待身邊的人。面對阿MAY的利用,他選擇相信與包容,最終打動了阿MAY,讓這份感情變得真摯而美好。在殘酷的生活面前,阿B始終保持樂觀,努力生活,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令人動容。而發嫂傾盡全力為兒子安排好一切,即便知道生命即将終結,依然拼盡全力守護兒子,母愛的偉大在此刻被無限放大。
可惜的是,《笨小孩》上映後票房慘淡,550萬港币的票房成績與王晶的商業片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也讓這部優秀的文藝片一度被埋沒。但這并不影響它在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它是王晶導演生涯中的一次勇敢突破,也是香港文藝片中的一顆遺珠。它讓我們看到,王晶不僅有把握商業片市場的能力,更有駕馭文藝題材、表達深刻情感的才華。就像王晶自己所說,這是他職業生涯最看重的作品之一,或許在商業片的浪潮中,它曾被忽視,但它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藝術價值,值得我們反複品味 。
被商業片“耽誤”的文藝佳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