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本片是一部親情片,很不公平,盡管的确它讨論了很多家庭問題.

從女婿對待老丈人的态度,到久病床前無孝子,再到"可能的"虐待老人,任何一個情節單獨拎出來,都能成為一部電影的主線,但是本片志不在此.

<父親>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哲學篇,讨論的主題是:生命本身的消退是多麼的痛苦和無力.

阿茲海默就是生命消退最為具象化的表現,它把人類最為獨特的社會性(父女之間的親情和信任以及愛意),人類最引以為傲的智慧(我的手表哪裡去了?)等種種特點都慢慢侵蝕掉,讓人慢慢變得不像一個人,倒是慢慢變得像是一塊貝殼——一隻無法避免傷害,無法對抗時間的牡蛎,躲在自己的殼(this is my flat!)裡,隻有公寓才是安全的。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花了如此之多的篇幅去描寫女兒是多麼的盡心盡力,因為就算是愛(伏地魔永遠也不能理解的力量哈利,你有愛!),也無法挽回這一切。女兒轉頭看着養老院,冰淇淩緩緩融化,樹葉慢慢枯萎,枝丫漸漸衰敗。

這才是電影最觸動人心的一點——在生命無可避免的衰敗面前,什麼都是無能為力的,熵增是永恒的。

片名的翻譯其實應該改一改,就叫《父親》就夠精巧了,所謂“困在時間裡”完全是畫蛇添足,這個電影最好的一點就在于克制,很多本可以煽情的地方導演忍住了,而因為這種克制才讓電影如此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