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後的編劇給我的感覺就是愛女角色,但更愛男人。我說你們主創是郭敬明激推嗎?

整部影後就是一個小時代各項配置拉滿之後的狀态。所有光鮮亮麗的人,精心地烹饪一坨屎。

更令我絕望的是,她們不是故意的,她們就是充滿愛意地在塑造女性角色,再為了男人殺掉這個角色。這個割裂的程度讓我想起某個采訪中,一位情趣娃娃的制作人,管娃娃叫女兒,說自己很愛她們。

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吊詭,把情趣娃娃當成女兒,卻最終不過是滿足男性需求的工具。這種“愛”與“物化”間的詭異沖突,跟影後主創與女性角色似乎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主創的眼裡,女性角色也不過是一個充氣娃娃而已,女性角色負責在鏡頭面前性感熱舞,男性角色是有權将其定義為藝術的掌鏡者。

台劇和大陸劇帶給我的創痛是不一樣的。陸劇的角色要麼是空洞的,要麼是把“愛男”擺在明面上的。這些角色沒有血肉,不夠真實,我不會愛上這個角色,當然也不會為角色死亡而痛苦——或者根本就沒辦法去談角色的毀滅,因為沒有活過。而台劇是不一樣的,她真的有活生生的女性角色。

柯麗芬,一個單親媽媽,性格粗野但情感細膩,有些市井、不夠包容,會為了女兒去了解新事物,也有獨屬于自己的朋友關系。女兒TB,對母親有愛、有恨、有不理解、有渴望靠近卻不得要領。母女都生硬而倔強地愛着對方,在碰撞中與過去的對方和解。

但是,這樣的女兒,仍然,會在自己最重要的時刻,去感謝那個,除了2000萬債務以外,幾乎什麼都沒留下的,父親。

這本可以是角色的側面。TB的角色設定是女同性戀者,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角色的行為邏輯在現實中完全是有可能存在的。TB是女性當中唯一一個掌鏡者,她不需要性感。薛亞之說她被稱為千人斬,是以調笑的、肯定其性魅力的方式。(但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對一個女同性戀所謂的褒獎或者性魅力的肯定是以“千人斬”的方式來表達。這個表達更多的是在順直男性的惡臭玩笑裡。)

TB其實被削弱了很多刻闆意義上的“女性特征”。她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女同,其次才是女人。編劇有意無意地把她“化妝為男人”,使她不同于其她女人角逐影後,而是隐于鏡頭之後欣賞女人的性感,享受女人的情與欲。而通常來說,這似乎是男人才能做的事。但這是人物的邏輯,編劇的邏輯是不應該隻停留在這一層的。

TB可能沒有辦法跳脫出對父親的向往,或者對父愛以及想要成為父親的渴望。但編劇應該有一個更高的視角去發問,為什麼你明知父親在留了2000萬的債務就離去之後對其毫無抵抗?為什麼你在你們母女關系電影首映上感謝父親?是仍然對母親心有怨恨嗎?你重新擁抱父親的原因是什麼?編劇應該再次發問,編劇的發問同時是角色的破而後立,而不是停留在角色某一面的邏輯裡。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柯麗芬這個角色,在丈夫回歸後,她終于能結束這段婚姻。但抓馬的是,此時丈夫得了絕症。所以即使離婚手續已經辦好,為了不讓簽手術同意書、處理後事等擔子落在女兒肩上,柯麗芬毅然決然地放棄離婚。作為妻子,她本已經自由了。但作為母親,母職的牢籠仍然束縛着她,所以她重新辦理結婚手續,給丈夫的手術簽字、照顧丈夫。

她的不甘呢?她的野心呢?她的怨恨呢?她的渴望都去哪裡了?男人歸位,妻子的身份占據上風,在這個過程中,良母召回賢妻,重新寄生這軀體。

“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親”這兩個角色蠶食着她,她開始懷念和丈夫的過往,态度柔和,淚眼朦胧着握住丈夫的手時,那個獨自養大女兒,為還清2000萬債務收起影後的桂冠,輾轉于8點檔狗血長劇集的柯麗芬已經謝幕。

她不再是柯麗芬,她是妻子,是母親,唯獨不再是她自己。

柯麗芬與TB的問題一樣。作為人物邏輯沒什麼可批判的。人無法全知全能,但編劇不是。這是你筆下的世界,珍惜你的手術刀,解剖人物的内心,找到她們的病因,是編劇的職責。第一,柯麗芬可以為了女兒放棄離婚,但她會寸步不離地照顧丈夫嗎?被迫重新與這個男人捆綁在一起時,她沒有過抱怨和不甘嗎?第二,對于她的選擇,TB會怎麼想呢?她會不會不希望母親像自己小時候獨自承擔2000萬債務一樣再次獨自背負起一切?她會不會希望母親别再把自己看作需要保護的小孩,而是一個能扛事的大人?

母女關系中的權力關系并不是固定的,從女兒身上長出母親,從母親身上發現女兒。她們本可以探索母女關系的更多可能性。卻因為編劇刻在DNA裡的母職,用被編劇自身内化的母職綁架捆住了柯麗芬,也讓TB變得更加不可見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對比,周凡在薛亞之婚禮上發瘋時,柯麗芬會選擇留在朋友這裡,讓女兒獨自出國。因此柯麗芬本身就不是會陷入母職綁架中的“媽媽”,她不是甘于奉獻、無知無覺、沒有自我的人,她的下意識是自私的,這份自私是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是以我想、我要為出發點的。我的朋友現在出了狀況,所以我想留下來幫忙。她不會在有女兒的選擇題中完全選擇女兒。因此,寫她下意識為了女兒放棄自己的選擇,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不符合人物邏輯的。

當然你可以說她是害怕女兒被搶走,希望和女兒更親近,但如果是這個目的,應該将柯麗芬和TB作為戲劇重點,可TB在後半段幾乎查無此人。

再來看薛亞之和周凡這對姐妹。她們鬧翻的理由是兩個人之間有心結,不過我并不覺得這個心結足以讓她們這麼多年互不聯系。且劇裡展現出的二人多年斷交的原因真的就是因為李子齊。

在薛亞之的視角裡,周凡破壞了自己的婚禮,傷害了自己的愛人。所以薛亞之選擇了擁抱這個男人,放棄自己的姐妹,即使這個男人是她分分合合将近100次之後,明确知道不那麼适合的人,她還是要為此放棄那個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姐妹,這一點我非常非常不能接受。實話說就是,我覺得編劇真的不怎麼會寫女性友誼,總有一種照貓畫虎的别扭感。如果我來寫。薛亞之為什麼和李子齊離婚?并不是因為發現李愛上了别人,而是發現李真的就隻是一個普通的爛人而已。于是薛亞之幻滅了,她以為自己選擇了普通、更踏實的生活,但其實隻是一種退而求其次。

薛亞之會在婚後很快發現這段感情的空白,周凡的缺失常常讓她不習慣,但李子齊無法填補這部分。薛亞之知道除了周凡别人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内疚于自己當初的決絕,拉不下臉去找周凡。空白與空白堆積起來,二人是和諧的,但薛亞之還是果斷離了婚,她沒再回到台前,仍然在做制作人。為了公司穩定,離婚的消息薛亞之沒有對外公布。沒有人發現,甚至因為她們在做夫妻時過于冷漠,做合夥人時反倒更顯得親密。新電影選角遲遲定不下來,沒有人敢在她面前提周凡,但她在拿到劇本之後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周凡。好久沒有周凡的消息,她怎麼樣了。

這樣想着,周凡最新發布的ins視頻登上趨勢,恣意灑脫,好像一點都沒變。薛亞之有些不甘心,她憑什麼可以在離開我之後過得那麼快樂?離婚的消息不胫而走,薛亞之早預料到這一天,卻并沒有啟動公關預案,而是任其流傳,直到周凡找上門來。

薛亞之跟周凡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這裡有個角色想要你來演。

周凡是傷人的,會刺痛薛亞之,會讓薛亞之自慚形穢。可是薛亞之仍然欣賞周凡,周凡和影後失之交臂,她是最為周凡惋惜的人;薛亞之拿下影後桂冠,周凡是最為薛亞之開心的人。她們的回憶與感情通通與男人無關。

哪怕沒有時刻相伴,她們也是彼此能夠靈魂共振的親密對象。我認為愛和吸引足夠抵消所謂的忮忌和不甘,或者說我覺得最好的女友之間,那份忮忌和不甘根本就是一種言不由衷地欣賞。

競争是很常見的,即使是玩跳皮筋兒、扔沙包的小玩伴,也都是繃緊了神經奔着赢去的。女性之間的競争不止有“雌競”,不是為了男人,也不圍繞着男人展開。女性之間的競争跟任何一場人與人之間的競争一樣常見。她們都想赢,而不是都想赢得某個or些男人。

周凡的角色設置,跟不夠善良的我們裡面的rebecca幾乎相同。兩邊主創都是在塑造一種看似潇灑、獨身主義、個性鮮明、堅持自我的角色,而到最後都是在告訴我們,你看她們潇灑,可她們可憐極了。

周凡和Rebecca仍然是一個接受者的角色,渴望被渴望,渴望被愛。這份渴望太盛以至于淹沒了她的全部,壓制她所有其她特征。

編劇從頭到尾都在寫一個破碎的孩子,前面的一切就隻是虛張聲勢,她需要被撿拾,尤其需要被一個男人撿拾。看似清醒實則色厲内荏。編劇寫出這種角色就是沒有放下自憐,沒有一個執筆者的克制。Rebecca和周凡是太多年輕女性的寫照,女人被投擲到隻能被渴望而缺乏主體性的位置上。這個角色應該成為一個警鐘或一個榜樣,這個角色最不該為堕落和沉湎加碼。

如果我來寫。

大概率的情況是,流氓因為那晚周凡帶别人回房的事情很介意,他很傷心。周凡确實喜歡他,也确實沒有精力和一個如此年輕的人進入一段新的感情了。她沒有時間、心力去處理年輕小男孩的醋意和占有欲。跟薛亞之每晚在舞房練習到深夜的時候,小男友總是心事重重,忍不住懷疑她是不是和别人在外面開房,隻是不帶回來了而已。裂痕已經出現,她們回不到一開始的輕松狀态了。周凡最後選擇放掉這段感情,讓一切停在沒有更糟的時候。周凡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沒時間祈求被愛了。

妮妮略。

最後是艾瑪,這個真的是讓我很歎息的角色。

很想問為什麼…為什麼編劇突然就不愛她了?為什麼明明是寫名利場的對戲非要幻想潘茵茵和遊燕芳突兀的姐妹情,卻把唯一一個野心家寫得這麼沒腦子?賢妻良母才配得到男人和真心,有野心的女人隻能吞一千根針是嗎?

首先,艾瑪為了得到女主角去試鏡為什麼算背棄南瓜小姐?如果非要算背棄,也是因為艾瑪騙南瓜自己沒參加試鏡,而不是參加試鏡本身不對。說到底,史艾瑪是憑自己的本事拿到的角色。

其次,艾瑪可以為了女主角放棄胖姐而選擇跟薛亞之簽經紀約,那是因為她真的很喜歡演戲,很想要這個女主角。趕路時有取舍很正常,胖姐和艾瑪這段戲很動人,雖然後半段艾瑪人設崩了,但這裡真不是這個角色被罵的理由。

再者,艾瑪當然也可以和男朋友分手,但她不會去想扮演受害者,她不會躲着男友,她隻會堂堂正正地告訴男朋友,我隻是讓你希望的事情和你害怕的事情都提前發生了而已。她分手是因為當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她有更想要的事情要去做,因此她可能不舍,但絕對堅定。

最後,艾瑪這個角色最大的崩壞就是和李子齊的部分。她可以為了在這部電影裡有更亮眼的戲份而去讨好導演。在讨好李子齊的過程中,被誤認為是喜歡,而她沒有辦法澄清,因為她真的想要李子齊的優待。可能薛艾瑪是被迫跟李子齊搞上,或者說她就是目的性很強地為了資源和李子齊搞上,她甚至可以在和李子齊搞上之後,發現她們之間共同話題更多,可以聊電影、聊表演、聊音樂,但史艾瑪會明白這不是真愛。她會傷心,這份眼淚是用來欺騙李子齊的。

或者是,艾瑪演着演着把自己也騙進去了,她以為自己真的愛李子齊。薛亞之發現後冷眼旁觀了這段私情,斷了李子齊的資源,李子齊喂不了艾瑪資源,發現艾瑪對他越來越懈怠。此時薛亞之來找艾瑪,拿名導的巨餅半敲打半引誘,艾瑪哭着道歉并表示自己真的喜歡李子齊。薛亞之給她擦幹淨眼淚,說,最好的演技應該貢獻給鏡頭,而不是用來騙自己。艾瑪如夢初醒,薛亞之知道她聽懂了。薛亞之離場後,艾瑪眼淚幹涸,流不出一滴淚來,後艾瑪蹬了導演,投向薛亞之。

不過史艾瑪可能還是會開直播給潘茵茵送蛋糕,但可以是潘茵茵因為位置被換掉對她惡語相向過,或者一開始潘茵茵踩了她八次腳。在做完這些事之後,史艾瑪不會以一個低級打臉的方式被遊燕芳羞辱(這裡的設置真的很破壞整部劇的質感!!)。

史艾瑪所做的一切都是堂堂正正的,她可能會在被遊燕芳羞辱的時候掉眼淚,扮可憐把戲演到底。但絕不會被一句話就掀了皮。沉迷于打臉爽文的編劇似乎忘了,史艾瑪也是影後。

遊燕芳不是因為和潘茵茵關系好才對史艾瑪出言諷刺。遊燕芳讨厭潘茵茵是不假,但她不喜歡艾瑪用年齡諷刺潘,因為她自己也老了。遊燕芳說史艾瑪路走得太順才會過于輕狂,史艾瑪像聽不出畫外音似的跟遊說謝謝。

有點交鋒啊喂,都是龍王三年歸來,好沒意思。這麼愛打臉去寫男頻好了。

還有一個很破壞質感的點是,名利場的角逐與真心的比重不夠平衡,後半段越來越有一種懸浮的虛假氛圍。直愣愣的真往往不如真假參半的真顯得可貴。

例如薛亞之力保黎芯妮這段。停工一天就是一百萬,再加上拍攝期間鬧出這種醜聞會不會導緻電影被抵制,影響到票房?這一件醜聞對公司、其他項目、薛亞之本人、牽扯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員是什麼影響?劇裡是沒有做過評估的。好像隻有薛亞之力保黎芯妮,可這些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如果不寫薛亞之作為制作人、經紀人和公司管理者是怎麼妥善處理問題的,那麼她的力保就隻是一時意氣,這對薛亞之的角色是非常緻命的削弱。

薛亞之幫妮妮可以,但前提是這是一個商業和友誼并重的考量,而不隻是一時意氣。妮妮決定要息影,薛亞之知道後做出公關方案,薛亞之會保住她的角色,但禍是妮妮自己闖下的,所以肯定要吃點苦頭。

第一步決定幫妮妮開發布會,是因為醜聞甚嚣塵上不得不回應,其次是因為公開回應會讓這件事熱度持續高漲,開發布會澄清、道歉,但并不認錯。同時薛亞之會去找潔米談妮妮代言芮内的事。最後在電影上映之前,宣布妮妮息影退圈。配合妮妮這些年的經典角色懷念等宣傳,順便為電影上映造勢。感情歸感情,事業歸事業。

另,我真的不認為潔米會專門來找妮的麻煩。

除了雌競和莫名其妙的大婆瘾以外,她有什麼必要這麼做?且既然是家族聯姻,就無所謂感情好與不好,哪怕那個未婚夫她沒見過,以後也不會再見。但是隻要這個人存在,二人締結為夫妻關系,就已經足夠了。至于雙方喜不喜歡,甚至這個男的究竟需不需要現實存在,甚至他需不需要實際活着都可以打個問号。兩個家庭的聯結不需要非得以男人或情愛為媒介,潔米更加沒有理由拿自己一手創辦的品牌形象來解大婆瘾。

潔米推薦妮妮做代言人的理由和薛亞之是一緻的。妮妮和張博磊的事情爆出來之後,影響到了芮内的股價。潔米不希望她個人和她的品牌都陷入到這麼狗血、陳舊的绯聞裡面,她希望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幹淨的,也不希望自己的公衆形象是這麼個不被愛的悲慘大婆。所以薛亞之找她之前,她就主動推薦了妮妮做代言人。兩邊是一個雙赢的狀态,潔米和妮妮的和諧無形中破除了那些無謂的流言。

但潔米不喜歡妮妮,代言人廣告拍攝時,她警告妮妮不要再被人抓住會影響芮内的把柄,否則不會再像這次一樣平靜。妮妮以為潔米是為了男人,潔米看她戀愛腦爆表,明牌說你們兩個想做什麼都不幹我事,但請藏好自己的尾巴,别鬧到需要我來善後的地步。

至于後來,我更傾向潔米名義上還是跟那男的領了結婚證,但是可能會編一個那男的長期在國外之類的理由,那男的和退圈的妮隐居,兩個人都不再是公衆人物,估計逢年過節或者在一些需要潔米跟那男的共同出面的場合,配合着演一出戲,來維護長風集團對外形象和股價穩定等等。

以及最後的這部片子《親愛的導演》。

我想不到要怎麼改,因為這破片子整個都很不對勁。看似緻命女人,實際穿得還沒be natural多。穿得不多但拉得多,可給你拉了坨大的????。

夠不着緻命女人,緻命女人裡可沒有打小三和龍王歸來,在緻命女人裡面,女人之間的友誼能夠超越對同一個男人的競争。比不過愛很美味,愛很美味裡三個女孩跳舞不是為了被鏡頭觀賞,而是探讨三人友誼的沖突與彌合。翻來覆去地看,這不還是郭敬明嗎(有說郭敬明不好的意思。

沒有必要是李子齊導演,可以換成TB。李子齊最大的作用就是薛亞之和周凡或者薛亞之和艾瑪那段,這就規避了斬獲多項大獎的片子,從頭到尾隻是一段舞蹈視頻而已。你還記得自己是在拍movie而不是music video嗎?

在這部戲中戲裡,六個女人究竟為什麼争搶同一個男人,又為什麼要殺掉這個男人?不重要。從頭到尾就是女人露肉的舞蹈視頻。女團公演嗎?親愛的導演還是親愛的導播啊你們是?明明可以多拍幾段女人和女人的對視。年輕女孩充滿野心的眼睛。遲暮的女人那種疲憊但仍然充滿欲望的眼睛。拍她們的互動對視、交鋒、對壘、擁抱。而不隻是擦邊舞蹈。

後來。

很多人眼裡那個隻有野沒有心的艾瑪,可能會重新和胖姐簽約。一方面,她想幫胖姐把生意發展起來,另一方面她不想再被薛亞之掣肘,想獲得更大的自由度。

南瓜小姐靠那個扇巴掌的角色以及自己家的扶持有了一些聲量,家裡給她安排了新的女主角,又碰到艾瑪。即使艾瑪已經是影後了,仍然隻能給南瓜小姐做配。這個戲可以由TB導,或者是别的有名的導演也可以,但不能是李子齊導。他給我拱得遠遠的。

南瓜主動和TB分手,是因為發現TB沒有那麼喜歡自己了。她不希望TB跟自己提分手就主動提了。導戲的時候,TB和南瓜就是清清白白好朋友,但艾瑪反倒和TB是有些暧昧的。南瓜小姐蠻吃醋,吃TB的醋,覺得艾瑪是自己的朋友,吃艾瑪的醋,覺得TB是自己的女朋友。

艾瑪因為給南瓜作配的事很不爽,故意告訴南瓜,自己曾經把南瓜送給自己的裙子剪掉了。南瓜氣得牙癢癢,但表面隻無所謂地說,那樣的裙子我要多少有多少,但可惜,你可能買不起下一條了。就像現在,女主角我要多少有多少,你搶了一個,但搶不走下一個。艾瑪終于不怕在南瓜面前坦誠自己的攻擊性,她步步緊逼,試鏡是我去的,戲是我演的,影後是我拿的。怎麼?就算角色是我搶的,影後也是我搶的嗎?如果是你演,你拿得了獎嗎?女主角你當然可以演一輩子,但是影後,可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大小姐,沒有你家,你還算什麼?

南瓜小姐和艾瑪的感情基礎還沒建立,之前的小打小鬧談不上心結,但南瓜确實因為艾瑪的坦誠越來越能體會到艾瑪的心情。

她們是薛亞之和周凡的對照組,她們會建立新的友誼,參加新一輪對影後的角逐。

(誰發給嚴藝文看一下?聘我做編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