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某個情感發展需求,因為負面環境或突發創傷沒能被滿足,我們就可能被困住。心理學上對此有各種描述,其中一種叫它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解決未完成事件是心理咨詢中的一個常見深層目标。(5)裡講過雙椅技術,跟它同屬于完形治療的空椅技術,就常用來解決未完成事件。原版的就是咨客把面前的空椅子想象成自己心結中的那個人,跟他/她對話。

我們來看看沉睡花園裡諸多人物的未完成事件。

①王蘇:表層問題是和洛洛的關系,在催眠中揭示未完成事件是薇薇的背叛,而更深層的則是“我不值得被愛”。王蘇的催眠最後那段就是空椅的影視化呈現——他終于聽到薇薇的道歉,之後的流淚是一次情緒宣洩,是成功的空椅的一個常見反應。

②顔洛:說實話第一個故事結局時,我總覺得有點哪裡沒完成的感覺。看到後面才發現,那正是因為,顔洛的未完成事件,才剛剛開始,還未完成呢!顔洛的表層問題是逃離王蘇,其實深層完全不同。在家裡,她不被父母看見,第一次見肖潇她正被人退圖,她的作品不被看見。顔洛的未完成事件正是——不被看見!

看第二集把我急的,覺得洛洛你發個消息求助就沒這麼多事了啊。但是人物更加豐滿以後,洛洛這個不合理的舉動就很有意思了。未完成事件是我們每個人獨有的痛,但它同時也是我們最習慣的模式,所以我們的應對機制也往往跟它同源——例如受虐兒童有時長大成為施虐者,或者逃離原生家庭卻發現自己陷入婚内虐待。我們看看洛洛遇到問題以後怎麼應對——讓自己失蹤,不被看見!飲鸩止渴,因為不懂更好的藥。

她被肖潇看見,有了一次事業的騰飛;被王蘇看見,有了一次災難,買小台燈被邵老闆看見,有了一次希望。但最終,要解決她的未完成事件,需要她看見自己。洛洛的代表動物是兔子????,期待看到她後面“急了也會咬人”的發展。

第一單元主要人物的性格發展線,不在單元裡而在主線裡,挺有意思的結構,這種“未完成”感,大概避免了機械的單元感吧。

③肖潇:未完成事件不明顯,估計16集篇幅不夠展開。不過從大學廣播電台回憶可以看出,她有明顯的幫助者(helper)特征。這是一柄雙刃劍。

④珊珊:表層未完成事件是和周然的關系,深層卻是把夢想建築在他人身上導緻的支柱崩塌。所以夢見墜落。

⑤柴芊:故事還在展開,目前看是“價值不被認可”。

⑥林深的未完成事件是整部劇的主線,非常明顯是跟車禍相關的。童年的未完成事件給他打上了強烈的烙印——行事嚴謹自律,情感沉穩内斂,從室内擺設到穿着都帶着禁欲風,據小佳說每周日程都循環重複,這些都和創傷帶來的強烈安全感需求很吻合。感情線後面也許也因此有波折。主線也是林深勇敢面對和解決他的未完成事件的過程。

要注意的是,解決未完成事件的關鍵不是找到那個人讓他說出那句話,而是解開自身心結,因為我們無法控制他人,隻能控制自己。真實的薇薇也許不會對王蘇說對不起,洛洛的父母也許會永遠看不見她,張珊珊雖然等到了周然的道歉,但她解決未完成事件其實比那要早,是不依靠對方而完成的。心理咨詢的過程,就是幫助咨客從“他必須這樣我才能好”的執念逐漸走到“原來我不需要他”。解決未完成事件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比如王蘇的催眠,隻是找到症結,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創作過程中,用心的編/導/演主創,會隻選擇符合人物基本性格的情節與表演方式,剔除那些不符合的。比如(5)裡那段催眠被打斷後林深的戲,如果演成誇張的歇斯底裡的驚恐,不符合林深外在人設;演成大學上課那樣氣定神閑的教學,會讓觀衆體會不到他受創之深,違背内在的未完成事件;最後呈現的,是驚魂未定卻隐忍内斂的效果,很有說服力。這樣塑造的人物,就有内在自洽的邏輯,觀衆看了才覺得這個人物真實。而他有來處,技術分析時就會發現,咦?剛好各條都能搭上。

注:為節省篇幅,我這裡把相關的事件/模式/症結/需求統稱為未完成事件。實際上未完成事件定義要更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