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為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說服自己而找諸多借口。人總是失敗于自己的傲慢,以為自己能掌控局面。人總是脆弱、反複、糾結,臣服于“愛”。人總是猶豫着反抗,又在反抗中猶豫。

好多點都很喜歡。

比如“輿論”,力量與反噬,還有衆生相。人們會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願意相信自己希望看到的,一個為愛殺人的故事,一個愛妻子的紳士,以及轉而把矛頭對準那個殺人犯故事中的女性,人肉、網暴、想象、編造。一個“黃色結局”。

比如凱特,不是你的選擇你的愛你的保護讓我成為女王,不是你的騎士行為讓我成為女王,“我就是女王。”我不要受你的操控。現在開始解釋吧,讓我看着你的表情,好讓我知道這三年裡我都在哪些時刻被你言語控制。


比如當露易絲/勃朗特開始出現角色的畫外音,她開始擁有了和 joe 對抗的劇本力量。誰能不說這是她搶奪話語權的開始呢。于是影像開始轉換叙述視角,她開始成為結局走向的主導者。

還有貝克那本删掉 joe 插手後的書,成了更受歡迎的版本。

本來覺得最後那裡每個人的美好結局有點虛浮。你能說那些人都是無辜的嗎。但是,但是。文東恩“我不要做一個那麼合法的人”,或許是法律對于“弱者”/“不得不”的善意。

最後的最後,監獄來信堪稱神來之筆。“人”,真是永遠都看不膩、寫不盡的絕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