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述了兩個家境迥異的家庭,因發覺養了六年的孩子被抱錯,所産生的一系列糾葛。
男主的父母在兒時離異,男主被判給了爸爸,以至于男主的家庭組成中母親職能的缺席,缺少了母親的包容和體貼,再加上強勢父親的不斷指責和完美要求,男主安全感的構築是缺失的。這也導緻男主步入社會後不斷的追求力量,譬如權利、金錢,來搭建自身的安全感。
父親的功利主義象征着力量,而母親的包容和溫暖象征着情感,母親的缺席讓男主不懂得如何表露情感,甚至無法理解情感;而父親對情緒的拒絕,漸漸形成了男主的情感表達羞恥。壓抑、羞恥、漠然,讓男主看起來疏遠而又功利,就像他的父親。
電影以一種憂郁的口吻,看似在講我們知道真相後的焦慮,面對現實時無奈的抉擇,但實際上在訴說愛和理性的沖突,歌頌愛的力量。
男主不敢觸碰自己的感性,并成功地繼承了父親的功利主義,他在養了六年的養子(啟太)和毫無感情的親兒子(琉晴)之間選擇了後者。
母親問啟太為什麼要學鋼琴,啟太說,隻有這樣爸爸才會誇自己。
男主對啟太一向都很嚴厲,啟太隻好借彈鋼琴和爸爸互動,在交換孩子後,男主在偶然間看到啟太用相機拍下的照片,裡面都是爸爸睡着時的模樣。啟太愛着父親,但父親嚴肅的模樣又讓他望而生畏,他隻好趁父親睡着時,小心翼翼地表達着自己的愛。
缺少關愛的男主在這一刻感受到了愛,這份愛帶着男主沖破了心中理性的枷鎖,拉着他的手觸碰内心的感性。這孩子是男主“阿尼瑪”的投射(個人推測),“阿尼瑪”的愛帶着男主走出了原生家庭并超越了過去的自己。
男主最後将啟太帶回了家中,啟太先前一直在附和着父親的要求,追逐着父親,但到了結尾,卻是父親在追逐着生小孩氣的啟太。
《星際穿越》告訴我們愛可以跨越空間,而《如父如子》告訴我們,愛可以超越血緣、超越規則、超越現實
男主是啟太的父親,而啟太卻像是引領男主走出原生家庭的長輩。如父如子,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