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居家,才斷斷續續看完人世間。今年有很多朋友和家人推薦這部劇,不得不說,确實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質感好劇,從劇中時代和人物的滄桑變化中,仿佛也看到了我們一代代人的生活,很值得一看。
平凡撐起一方煙火
周秉昆和鄭娟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的老百姓,是一個家裡的頂梁柱,也是一幫朋友的主心骨。他們所代表的好人,在生活中盡全力幫助别人,努力的勞動争取過好日子。但是一味的忍讓和付出,反而造就了身邊人的麻木和習慣。當然,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他們一定會。因為本質善良的人會永遠善良,付出讓他們可以吃安穩飯,睡安穩覺。就算沒有回報,他們還是會如此。行好事不問前程,但求無愧于心。會有福報嗎,會有貴人嗎,可能會有,但不重要。
梁曉聲說:“如果說人類隻不過是地球上的一類物種,那麼這一物種的進化方向隻有一個,便是向善。善即是美,善即是優。人與人的競争,所競善也。優勝劣汰,也必是善者優勝。”這世上沒有突如其來的運氣,隻有因果循環的福報。
沒有在黑暗中摸索過的人永遠不會明白,突然失去光亮的感覺。經曆過痛苦的人,更應該理所當然的幸福。
人像雪花一樣飛很高又融化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執着,以為自己可以主導所有事情,以為自己可以書寫故事的結局,其實有那麼多故事,那麼多人,誰又不是主角呢。我們可以為了一個人孤注一擲,可以為了一段感情用盡全力。可能會走一些彎路,會有一些遺憾,會事與願違。但無論結局如何,所有走過的路,就是該走的路。一步有一步的勇敢,一步有一步的道理。沒有過不去的坎,隻有過不去的人。
即使時間過去,歲月芳華,還是那句話,我還是相信,星星會說話,石頭會開花,穿過冬天的風雪和夏天的木栅欄,你終會抵達。
走的多遠都記得回家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家,孩子是一個家的光亮。印象很深的是,趕超卧軌自殺的時候,旁白的一句話。說貧困人家的兒女大概有兩種,或以貧為恥,有恥生怨,于是嫌父嫌母,也有覺得父母辛勞變勵志要改變命運。
第一種孩子可以說大有人在,看過太多例子,覺得父母應該給予一切,沒有達到要求便是怨天怨地,覺得命運不公,自己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另外一種便是心懷遠大志向,無法輕裝前行,好像不幹出點事業來就對不起全世界。
其實階層之間的差距不是靠一代人就可以改變的。而真正活的明白的人,他們也不把打破階層作為人生目标。
周秉義說,我原來以為是我自卑,但事實證明,不是我自卑,而是他們傲慢,但這傲慢不是他們的錯,隻是雙方差距的必然結果。
有的人出生在羅馬,有的人一生隻能看到羅馬的外牆,存在差異是必然的。而一個人能真正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能夠做到共情、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問題的本質的時候,才是超越了思維的階層。
聚散離合終有時,曆來煙雨不由人。
應該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話:“走得越遠,見識越多,認識的人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人,就那麼幾個,這幾個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三兩知己,愛人在側,父母康健,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已經是中等偏上的人生答卷了。”
可能人生就是如此,聚散離合都自有安排。就像楊绛先生說的,人生遇到的每一個人,出場順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換一個時間認識,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有些人執着到,擦幹眼淚繼續愛你,有些人冷靜到,權衡輕重地放棄你。生不逢時,愛人逢人,所到之處,皆是命數。
祝你不忘少年模樣
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往往是無法正确的認識自己。“從前,我不曾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而後悔過,唯獨對于沒做的事,總是後悔莫及。”在這漫長而美好的一生裡,如果你真找到了想做的事,那麼無論何時決定再次開始,都不算晚。
尋求正道,克己慎獨。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我們要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