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愛情神話》,有一場天台的戲,李小姐看着手機屏幕上的素描說:“換我年輕的時候,最吃這一套的。”那抹笑之後的留白讓我很虛妄。
雖然這部已經上映有段時間了,但因為前段時間考試兩地跑,也沒能有機會看。今天一個人買了票去看了2022的第一場電影,整場隻有我一個人。回來不停和朋友分享看這部電影的感受,一遍遍聽裡面的插曲,回味無窮。
想到前幾天和經常為我理療的阿姨聊天,說自己兒子(初中生)最近好像戀愛了,總是攢着錢去給女孩買點小禮物、奶茶什麼,還親手織了圍巾寄過去,我聽到下意識說了一句:“太可愛了吧。”也許很多人會說才初中生懂什麼哇 ,不好好學習「談」什麼感情。我覺得孩子比成人更懂什麼是「喜歡」和「愛」。他們沒有什麼束縛,那種情感是最自然、單純,也最美好的。人生有什麼是正确的呢?或許對于他們來說當下是學習是最重要的。感情呢,放一放。“談戀愛多影響學習。”“你現在談的這些是不能成的,沒什麼意思。”
每當我聽到家長們談論哪個學生又和誰誰 「談戀愛」時,我總是不插嘴,低着頭隻是微笑。就連我妹暗戀一個換一個,我也不會去批評什麼,我和爸媽都聽的津津有味。而劇中的角色對于感情更加真實,也許是活明白了,對于一切情感、欲望都不再遮遮掩掩,再次回到了那種自然的狀态。這是我覺得很吸引我的一點。
對于父母這一代而言,不能“成”的感情是不被允許的,有“裂痕”的感情是不光彩的。我整個大學也用這個想法來束縛自己,在外地讀書,雖然有時候會有些孤獨,但是對于感情,我知道自己将來一定會回家這附近,所以我不曾想過開啟一段感情,就暫時自诩在感情中非常理智吧。從小喜歡過幾個男生,但是隻是停留在喜歡,即使對方告白我也拒絕了。都是一種「不能成」的魔咒在困着我,即使在戀愛也不斷試探,預判了我們的分開是我最不該做的一件事。
人是情感動物,讀《克拉拉與太陽》有很深的感觸,我始終認為我們作為人類,并不是那些宏觀、偉大的事情造就了我們,反而是日常些細微情感的流動,那些自發的悲傷、喜悅才是我們作為人 最寶貴的東西。我們深處的渴望與需求需要被看見,真實的自我需要被看見。而這部電影做到了。
無論是電影裡面發信息之前的猶豫,還是精心為約會見面打扮,準備對方會喜歡的美食,這些小心思可比那些一擲千金的「承諾 」浪漫 、可愛多了。
最打動我的還是老烏的故事 ,我是相信神話的。那段戲周野芒講述的非常好,給觀衆呈現了許多想象,我聽完之後一個人坐在電影院裡淚流滿面 。很早的時候就看過《羅馬假日》,對羅馬充滿了許多浪漫、美好的想象,聽到導演邵藝輝在跳島播客裡的講述才知道她也有這樣想過。
為什麼人們會向往愛情呢?因為追求愛是人的本能,我們從被母親生下來的那一刻就知道尋找關注、擁抱和愛。而很多人正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久而久之把自己關起來,不再表達,表面無所謂,可是内心都在等待有一個人可以改變這一切,想要重新愛人、重新被愛。
還有一幕很觸動我,就是格洛瑞亞在KTV送走老白關上門的一瞬間,她表情的微妙變化。暫停深呼吸幾秒,然後露出笑臉,切換到「野貓」的狀态,至于真實的自己,她内心深處的自己,隻有她自己知道。
還有畫廊的那段剪影,也非常非常棒,台詞有加分不少。
回到愛情本身,我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媽很恩愛,孩子很自由,按理來說這樣的孩子應該很渴望成家,但我卻沒有,并不是對婚姻失望,是對于人性會失望(包括自己),對自由的渴望。我記得老烏說了句話:“就是因為活明白了,才不喜歡了呗。”*(具體的不記得了)。戀愛談了幾個之後會發現都一模一樣,相似的開場白、進展,就連約會就是吃飯、電影院、遊樂園一件套,驚喜都成了再平常不過的日常。
但我依然珍惜這種美好的感情,因為我有過。雖然是重複的動作,但是在喜歡的人身上還是會很不一樣。我們要珍惜心動的感覺。
中年人的世界,生活中真正讓你在意,讓你覺得很重要的,很有價值的東西很少,所以在年輕時可以體會到很喜歡的感覺,這種喜歡的感覺就意味着在你心裡,在你的世界裡,出現了一種非常寶貴的東西,能感覺一種東西是很寶貴的,這種人生體驗,經驗是比較少的,望珍惜。
一切歡欣皆由你,這部電影也想告訴我們無論多少歲,愛情都會發生,隻要你相信。
插曲都挺喜歡的,結尾看到“白辛苦不辛苦,long way home 響起的時候 ,流淚。還有一句歌詞很戳中我,是《吞吐》中的“Ten thousand sticky dreams, lost to reality. ” 一萬個美夢抵不過一個現實。《你的人生我隻借一晚》的歌詞也饒有趣味,看完這部電影,聽完講這個電影的播客,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愛情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總之,很喜歡這部電影。
Hey,I Put A Spell On You!
ch fürchte nichts. Nichts, als die Grenzen deiner Liebe.
譯:我無所畏懼,除了你愛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