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課上教授播放了某種女人的第三部分。而巧合的是,在課的前一晚,我剛在家中觀看了某種女人的全片。在課上又看了一遍且這次被提醒要格外關注聲音,确實讓我獲得很多新的感受。此片的第三部分隻有在結尾情緒釋放的部分才使用了音樂,大多數的段落都是用了非常細膩而清晰的環境音,在Jamie工作的時候這些聲音是柯基的吠叫,幹草的沙沙聲;在Jamie和Beth馬背上約會的時候,是馬蹄聲;在Jamie驅車去Livingston找Beth時,是陌生城市的喧雜聲,包括喇叭聲。這些聲音是開啟這部電影的秘訣,某種程度上,聲音也外化了一種内心獨白。Jamie的生活并不以語言為主導,她的情感更多通過環境音傳達出來。馬蹄聲中透着她與Beth相處時的微妙緊張和興奮,而城市的喧雜則映襯出她在陌生環境中内心的迷茫與不安。這些聲音将角色的情感層次展現得敞亮。當Jamie獨自驅車回到牧場時,環境音再次成為情緒的載體。風吹草動的聲音和遠處的鳥鳴,傳遞出一種回歸日常後的空虛感。正是這些極為克制但精準的音響設計,讓觀衆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角色的孤獨與渴望。此外,我還想提到,這部電影的原作中,Jamie的角色是一位男性,而在Reichardt的改編中,主角變成了一位女性,但這種改編好像完全沒有讓故事變得有一絲一毫的突兀,或許Reichardt正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示她對LGBTQ的态度,即——愛就是愛,男男女女都一樣。
Reichardt的聲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