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越看越讓人驚豔,原本是被畫風和情調吸引,但是看到這裡我不得不由衷贊歎它強大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哲理,尤其是由clamp四位女性講出,更多一份細膩和深刻。
這集用“自性”作标題,十分有趣。從第一集看過來,發覺這個故事裡的佛教思想已經越來越濃厚。首集就給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沒有什麼是偶然,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必然”,這是佛教思想因果業報的體現,種下什麼因則得什麼果,下了雨泳池裡的水就會空,實現願望就必須付出代價,四月一日的每一集都在給我們傳遞這種思想。本集的自性一詞也來自佛教,衆生本來的根性都是具足圓滿的,這種根性就是自性,佛說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中被種種相所迷,因而漸漸迷失自性,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回到本集,一名女子按照慣例,(clamp無論什麼事例都采用女性做主角,絲毫不避諱把人性的弱點用女性诠釋出來)因為她的願望而被吸引到侑子的店中,而後侑子開始了她本季最長的神秘啟示。本集女主的行為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她可以主動放棄幸福,主動使自己受傷害,主動做一切匪夷所思的“不利己行為”。第一遍看的我懵住了。侑子在一開始,在女主想要喝咖啡的時候,就說,現在你想做的事,現在就放棄掉吧,或者對你來說,還是這樣比較好呢?能做到的話,就做做看吧。看完本集會發現這是對故事的暗示。
在過馬路時,女主再一次做出奇怪的舉動,她主動被車撞上;四月一日去看她,她又拿花去砸他的頭,砸完又道歉。其實她的内心十分矛盾。如侑子所說,“你在逃避什麼”。在幽暗神秘的屋内,滴答滴答擺動的鐘旁,侑子說出了真相。
她總是逃避。她總是以為自己在逃避“幸福”,她以為自己害怕幸福。然而她害怕幸福,是因為害怕代價。害怕随幸福而來的必須承受的代價。這是欺騙,不但騙過别人,連自己都信以為真。
她秉持的正是侑子口中所說“正,負,零”的思想。如果把自己獲得的和付出的做價值上的比較,女主說,我不去追求幸福,因此我也不必承受追求幸福過程中的痛苦。這同努力追求幸福,同時也承受等量痛苦,結果是一樣的:用一種二元的思維看待,最終都是“零”,是佛教思想中的空。
是非成敗轉頭空。既然做什麼都是空,那就什麼都不做嗎?不是的,這種想法是執于空的體現,對于本集女主來說根本還是逃避。她不是真正的到了空之境界,而是借助“我做什麼都是空,是無意義”這種預見性的思想麻痹自己,欺騙自己:就算我逃避了,我最後也不會損失什麼嘛!那麼我就能心安理得地逃避現實了。
人生是無意義,空的思想也未錯,但是女主逃避一切,逃避幸福逃避代價,最好的學校不上,工作晉升機會不要,明知道是自己努力能得到的東西,都不去試試看,僅憑腦子裡的一想就放棄了。女主若真那麼想,那麼人從出生就該死去,生命完全不用經曆。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呢?就算知道最後結果是空,也得到了過程。佛教空觀,不是說什麼都不做,空的思想正是證悟圓滿後的體現。從書中看來,或者腦子裡想想,都是不究竟的,隻不過心裡有個空的概念,那不是自我的果實,唯有自己腳踏實地,從自己的人生中感悟實證出來才是圓滿的。女主其實潛意識裡也知道,自己隻是把空把無意義挂在嘴邊,而去逃避責任,逃避追求幸福必須承受的代價。
最後侑子說,女主從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但是她逃避,拒絕改變自己。那副平光眼鏡的用意正是如此,眼鏡在四月一日身上很平常,但在她身上就會不适應。眼鏡即是改變。如果她從此能意識到一絲一毫的改變,不去逃避。代價是,為了接納幸福,從此以後無論要承受什麼壓力,她都逃不掉了。但無論如何,這是一種成長。終于,女主來到十字路口,這次她選擇走過去。
侑子在本劇開頭有句話,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枷鎖:自然的法則;時間的流逝;名為身體的容器;名為心靈的自我。
本集僅20分鐘,卻講好了這樣一個故事,水平令人歎服。寫這篇是因為看到了我自己。四月一日就是這樣一部有魔力的作品,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