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rence 直譯是相幹性、一緻性,電影的中文名是《彗星來的那一夜》。電影于2013年上映,豆瓣評分8.5分,而電影制作成本隻有5萬美元。(相幹性:一種讓兩列波産生幹涉的性質)

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一部超越科學範疇的科幻影片,導演使用平行世界作為故事概念,對人性進行探讨。我對影片中的平行世界觀最感興趣,所以下面我将着重解釋片中的世界觀和理論依據。
在影片中,導演使用“薛定谔的貓”來解釋平行世界,作為整部影片的支點。那麼“薛定谔的貓”是什麼呢?
“薛定谔的貓” 是著名物理學家 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将會衰變并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将活下來。
這個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在量子的世界,當盒子處于關閉狀态,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确定性,即貓生死疊加。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表現才能确定。
而“薛定谔的貓”和“平行世界”有什麼關系?
簡單來說,“平行世界”隻是用來诠釋“薛定谔的貓”的理論之一,更通行的說法是“多世界诠釋”。
“多世界诠釋”:盒子打開的一瞬間,宇宙卻一分為二。在一個宇宙裡貓是死的,在另一個宇宙裡貓是活的。關鍵是,活貓的宇宙和死貓的宇宙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退相幹”了,因此,這兩個宇宙不會重疊——或者說它們退相幹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一個宇宙中的人不可能覺察另一個宇宙的存在。
在影片裡,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诠釋是正确的。因此,開門之後,各種可能的宇宙同時産生。隻不過彗星發揮了神奇的作用,将這些可能的宇宙保持在相幹的狀态,裡面的人可以看到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
電影發生的事情,就是平行宇宙間的相幹導緻。劇情就不多透露了,自己去看吧!!
ps: 喜歡的點個關注,每周一文,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