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人人菌會被一部醫療劇給吓到。

走廊裡,1歲多的孩子在搖籃車裡好奇的看世界。

推開旁邊房間的門,桌子旁坐滿了孩子。

數了數,一共24個孩子。

而這24個孩子,卻是一個女人所生。

...

此時,他們的母親正在樓上生第25個孩子。

一鏡到底,沒有任何遮掩。

陣痛、嘶吼、精神崩潰、大出血。

這是一個女人的分娩過程,痛苦混亂。

當孩子從下面生出來時,憋的發紫。

人人菌害怕的捂住了眼睛。

...

這樣的生育場面在劇中見慣不怪。

大膽直白,又真實的可怕。

它從不以生育為恥,也從不誇大什麼。

它用一遍又一遍的話告訴我們,生的意義是什麼。

然後對每一個母親說:“孩子不是英雄,你才是。”

...

這是曾經風靡英國的一部英劇。

它一度打敗了《神探》、《唐頓莊園》成為收視率最高的英劇。

評分每季都是9.0以上的高分。

卻一直在國内落塵。

...

劇中沒有撕逼,每一個主角人設都很讨喜。

劇情精良,一集50多分鐘,一兩個故事,從不枯燥。

而劇中的插曲,全都是經典。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至今都在人人菌的歌單中。

WhateverWillBe,WillBe(QueSera,Sera)DorisDay-100Children'sFavouritesVol.2

它就是——

《呼叫助産士》Call The Midwife

...

中産家庭成長下的女主——珍妮·李。

放棄了做空姐、做鋼琴家、做模特的可能,來到了東區。

她妝容精緻,身姿綽約,一出場就驚豔無比。

隻是她并不知道高跟鞋下的這片土地有些不一樣。

...

這裡是50年代的倫敦東區。

受工業革命影響,這裡長期霧霾天。

犯罪、性、貧窮是這裡的代名詞。

一家十幾口人常常要窩在一間小屋中,更别提孕婦的生産條件了。

...

生孩子在家生,沒有什麼消毒用具,全靠天命。

有時候生着生着,屋子的煙囪冒出一股股煙灰。

床上、地上、身上全都是煙灰。

一招不慎,一屍兩命。

...

而為了改變這艱難的環境,于是——

有了“助産士”這個職業。

助産士,不是普通的護士。

她們要有産科醫生的知識。

也要去到孕婦的家中,做定期檢查,幫忙接生。

而珍妮·李就是一個助産士。

...

一路上,她看到了東區的貧窮,也看到東區的混亂。

孕婦在街上大喊大叫,撕扯着另一個女人。

等她到了工作地點,卻發現這不是醫院,而是修道院。

...

珍妮·李在來東區之前,不懂貧窮。

沒見過虱子、泥濘的道路、一家四口擠一張小床。

原以為東區的生活會簡單點,沒有人世的複雜。

在這一刻,她覺得自己一定是瘋了。

...

而另一邊,隻有15歲的少女,深深知道什麼是貧窮。

她叫瑪麗,是個妓女。

逼仄的小路上,全都是嫖客和妓女。

瑪麗牽着一個男人的手,進到了房間裡。

這是她今天的客人。

...

她起身去拿錢,沒有穿外衣。

裸露着皮膚,原本平坦的小腹隆起。

另外一個妓女驚呼,“你懷孕了?”

...

懷孕,對于妓女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負責妓女的人會把孩子打掉。

瑪麗見過妓女打胎的樣子。

那時,她負責壓住女人的腿,眼睜睜的看着鈎針伸進去。

身上都是血,像是在屠宰場。

...

瑪麗不想這樣,更重要的是,她想生下孩子。

于是在某天夜裡,她偷走了一些錢。

拿着錢逃跑了。

...

瑪麗一整天沒吃東西了,她不敢花這些錢,怕被發現。

于是,在街上想着找人給自己換零錢。

剛好,找到了珍妮·李。

...

吃飯時,珍妮·李也逐漸知道了瑪麗的身世。

她的父親死了,她的媽媽開始酗酒。

瑪麗的噩夢就此開始。

當她的母親帶着男人回來時,瑪麗選擇了離開。

...

她從利物浦的路上搭了便車。

那個司機給她買了餡餅。

珍妮·李看到她隆起的小腹,試探的問:

“他占你便宜了嗎?”

...

瑪麗轉移了話題,珍妮·李又執着的問了一遍。

瑪麗停頓了下,說,“沒有。”

“他是我在英國遇上的最後一個好人。”

...

隻一句話,卻道出了瑪麗背後的痛苦。

15歲的瑪麗,本應該是上學的年紀。

她也愛美,會注意到珍妮·李的絲巾,也會注意到她的外套。

...

她也愛吃,會貪嘴,會想念自己吃過的美味。

抛卻她懷孕的事實,這明明就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

可如今,她卻每晚在好幾個男人身下。

被迫成為妓女。

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叫紮基爾的男人。

她跟神父和珍妮·李說,這是自己的男朋友。

...

這本該是一個羅曼蒂克的故事。

出走的少女,饑腸辘辘的吃着鳥食,不忍心的少年收留了她。

然後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但現實,不是童話。

少年在他叔叔手下幹活,為了兩人,少女不得不被迫成為了妓女。

...

而更殘酷的現實是:

少年從一開始就騙了她。

神父跟珍妮·李說,這是一種常見的騙術,目的就是為了讓女孩做妓女給他們賺錢。

...

從未接觸過這些事情的珍妮·李不能理解。

難道女孩子沒有戒備心嗎?

她們不會覺得危險嗎?

為什麼相信了一個陌生人?

...

神父卻告訴她了一件殘酷的真相。

她們這一生都很危險。

不是因為暴力,

就是因為饑餓和疾病。

沒有經曆過的人,不足語人生。

...

珍妮·李不服,她覺得自己在東區工作了一段時間。

已經明白了貧窮。

貧窮就是沒有錢,吃不飽穿不暖,十幾個人窩在一個房子裡。

...

神父笑了笑,他搖了搖頭。

貧窮從不是這些。

貧窮不是指破房子、髒衣服... ...

貧窮時沒有愛,甚至沒有尊重。

不知道愛和虐待的區别。

就想瑪麗,她又何嘗沒有想過少年郎騙了她。

可她沒有過愛,渴望愛,卻分不清愛和欺侮的區别。

吻,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

也許,與瑪麗相似的女孩太多太多了。

每年每時每個地方,總有人為了愛飛蛾撲火。

不惜抛棄自己的尊嚴,踐踏自己的底線。

被愛人PUA了,也不願走,不肯放棄。

...

瑪麗安穩的生下了孩子。

是個女孩。

她取名叫:凱瑟琳, 世間至純的意思。

她想好好開始生活,帶着孩子一起。

...

原本故事該到這裡結束了。

可有一天珍妮·李收到了瑪麗的求助。

神父的人帶走了孩子。

...

瑪麗設想的人生,全都與孩子有關。

孩子不在了,她就仿佛沒了生命一般。

胸部漲的發膿,奶水堵住了,她心裡想的卻還是。

“凱瑟琳要喝奶。”

...

珍妮·李氣沖沖的去質問神父。

沒有得到母親的同意,教會憑什麼?

現在是妓女,以後她可以改,可以找到工作。

...

但神父直接反問她。

沒有學問的少女,能做什麼呢?

除了妓女,她别無選擇。

...

很久之後,東區丢了一個孩子。

生孩子的時候很痛,那個母親氣狠狠的說。

“生下來,我要殺了他。”

可誰都知道,生下孩子後,她不會的。

她會比任何人都要愛這個孩子。

而這就是母親。

...

孩子丢了之後,她魂不守舍。

可身邊的人都悄悄的讨論,她肯定是故意的,因為她說過不想要這個孩子。

沒有人能體會她的痛苦。

隻有她的媽媽。

...

也是在某一天,警察發現了一個偷奶的女人。

警察追着女人,跑進一處廢棄的地方。

珍妮·李被叫了過去。

她走進去,看到一個女人抱着孩子。

那個女人微卷的長發,很熟悉的背影。

她就是瑪麗。

而她手上,被她喚着凱瑟琳的孩子,正是丢失的孩子。

...

她說,隻有我才能照顧好凱瑟琳。

...

她說,我隻想做個好媽媽。

我能做個好媽媽。

...

不敢想,家庭巨變,從未體會到愛的女孩。

以為自己找到了愛,卻墜入了深淵。

以為自己擁有了天使,可以重新再來。

卻被奪走了唯一的希望。

該如何,如何活下去呢?

...

所以她偷了個孩子。

可是當聽到失去孩子的母親痛苦欲絕,家庭搖搖欲墜。

當聽到,孩子的爸爸很愛這個家庭。

她放手了,然後親了很久孩子的額頭。

...

瑪麗入獄了,可能要死刑。

珍妮·李和修女找到了女孩的父母,問能不能寬恕瑪麗。

父親說,我恨不得絞死她。

可母親卻低頭不語,然後她追了出來,同意了。

有些痛苦,果然隻有母親最懂母親。

...

《呼叫助産士》講述了很多直面苦難,但又在其中尋找希望和救贖的故事。

一開始也許會覺得有些雞湯。

可是越看,越覺得講的很透徹,很接地氣。

尤其是裡面的很多話,都是不可多得的金句。

...

裡面不光有溫情,還有很多笑點。

尤其是米蘭達扮演的護士,大高個,大塊頭,總是會有笑點。

米蘭達,她自寫自演了英國廣播公司情景喜劇《米蘭達》,很受歡迎。

...

收視率高不是虛的,确實是貨真價實。

更難得可貴的是,這部劇沒有鼓動什麼,更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

她們想說的,不是生孩子,生幾個。

而是更高深的意義。

...

嬰兒的出生是開始,老人的死亡是結束。

從出生到死亡,人這一生都在掙紮對抗救贖。

而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恐怕要在劇中找答案了。

...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喜歡,請給人人菌點贊評論收藏三連哦~

豆瓣知乎帳号【人人視頻】,點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