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女王2看完了,和對第一季的總體評價一樣,質量不錯的下飯劇。

首先最想講的一點是,我一直覺得現在的電視劇很乏味,除了演員因素外就是劇本單調又不接地氣,我喜歡看群像戲,除了大女主文慧心外,剩下三女各自的故事線也非常精彩:許詩晴從擦邊主播成功轉型上位體制内,張嘉妍經曆違心的職場内鬥和二次打擊後依舊成功落地,劉豔則是得遇貴人又敢想敢做的清純小白花,前天和朋友聊他說最不喜歡劉豔,我個人分析,單拎出劉豔的故事線再把貴人換成霸總,不就是現在很多所謂的都市劇和職場劇嘛?早就膩了,就連我從小就最愛看的數碼寶貝第一部,孩子們從返回現實世界到打敗吸血魔獸的單元都是高質量群像,隻能說我們90後被動漫喂的太好了。

飛爺回歸也是很戳我的一個點,成年人的欣賞哦,從文慧心用飛爺對比古肇華的側面描寫到後面飛爺親自出外勤救場,在辦公室政治外補全了這位前戰地記者的專業形象,果然專業又有實力的人,就算曾經有過沖突也是打心底裡認可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man姐的站位變了,我覺得職場劇就應該這樣,不同階層有不同階層的沖突,不同個體有不同個體的困惑。

當然我個人也覺得有些地方的節奏不太好。既然新聞從業者扮演的角色是調查,那就一定需要有人來扮演揭露,每一次都鼓勵當事人勇敢站出來伸張正義,那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的後果又有誰來保障?直到保健品案,如果任世雄的死就是難以規避的代價,那相比佐治的葬禮作秀會不會交代的太簡單了?有點人命當兒戲的感覺。然後就是阮雪君事件,沒頭沒尾的,豆瓣已經有新聞女王大電影詞條了,簡介說是要補全第二季的劇情碎片,期待是這部分吧。再後面的邪教與電詐園區事件就有點爽文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孤注一擲》和《周處除三害》影響。

結局的佐治小彩蛋我個人也很喜歡,不是因為洗白而是點題,中立和客觀一直是本作宣揚的新聞從業者職業操守,但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也很難做到絕對,有人覺得有陰謀,有人拿來作大秀,甚至佐治本身也是辦公室政治的犧牲品,但論迹不論心,真相永遠隻有一個,好在最後的最後,還依然有人把他當作自己的英雄,可能這也是所有新聞女王必經的一課吧。

最後,廣告植入太生硬了,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