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何關注這個題材?
學法律,轉到中文系,14年到電影系
三年長篇劇本,六萬塊,其中一個就是《團圓》
親眼見證,提出跟前妻合葬,女兒拒絕了,老人默默喝粥
被這樣的情景所抓住,于是寫了這部小說,拓展為劇本

3.拍攝過程中如何溝通,劇本與實際拍攝會有差别嗎
27歲,難以奢望讓李老師來演,開始有意識的不去看他的作品,将它當做自己身邊的老人
他們給予了我最大的尊重
把老人當做一個身邊的人來看待
身體條件受限,每天隻有八個小時,需要利用好
提前準備好了分鏡和方案,但真到了現場,發現演員會帶來太多新的東西了,有百分之三十是現場的調整

3.李雪健老師的聲音和唱腔
劇本裡沒有的,他想唱兩句
把那一幕完整的留下來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太久了,别人說電影裡要有個表達,我是随着這部電影成長
李老師有太多表演跟我想的不一樣
數年過後,在剪輯台上,我發現李老師那時的那個笑容是正确的

4.畫面設計
鏡頭視聽語言要跟文本聯系在一起
一開始是想拍老李的單視角,最後還是改成了雙視點,從中發現了“我”的距離的重要性
想要拍出四個人的在場

5.貌合神離,是否還相愛呢
人是反複無常,在我的認知中,他們一定是相愛的,因為愛才會帶來痛苦,像不貼膏藥和不給找貓的這些細節隻是當下情緒的反映
人是在欲望和欲望之間搖擺的,我們隻是停在了好像和解的一刻

養老行業,展現真實的老年人狀況很好
6.為何地點是在西安和山西
本片主題跟過去有關,所以老李職業是文物修複師,後面再來尋找跟它有關的城市
古城西安,是一個難以判斷性别的城市,不知道現代還是古老,過去與現在交融
大明宮那場戲,我是真的看到了導遊指着一片空地滔滔不絕,所以寫進了劇本

7.老李的前妻,形象比較模糊,但前夫比較清晰
因為我感覺,她好像也可以不是一個“個體”,她可以是很多人
那封信就可以是具體的

8.片中鏡子元素的含義
去找到的老人家裡本身就有很多鏡面存在
而且,從鏡子看過去,形象會有變形

小說集《把空氣沖破一下》

順帶一提,親自問了導演,删減片段沒四分鐘這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