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大結局用三件事情完成了主題的呼應:

顧雲蘇說我暫時不想負責另一個人的生活,徐文斌就很溫柔地說好。給你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準備好了我們再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這段雖然很好卻又很矯情。因為人生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有些時刻就是因為一些不确定或是意外,才讓生活變得豐富有意思。

其實我對徐文斌喜歡上顧雲蘇的演繹覺得很突然。
徐文斌說是因為吳俪梅和顧雲蘇同時“懷孕”時互相鬥嘴的有趣,讓親情關系很客氣的他很羨慕。
然後開始被顧雲蘇吸引,因為她比較自由灑脫,和母親的關系,還有和其他人的相處,會讓徐文斌覺得很有吸引力。
我很喜歡徐文斌那一次的酒後吐真言。演員演得醉酒人好到位,把強裝的高冷和真實幼稚的自我對比很到位。
但是這一段設計給顧雲蘇看就很突兀,因為他們之間還沒有熟到可以這樣“傾訴”的程度,就很刻意。
總之,顧雲蘇與醫生徐文斌之間的愛情就好像要驗證“做好你自己,自然會有好的人愛你”這樣的道理一樣,缺少真實感。

這一部分是我認為最理想化的一趴。前男友秦宇軒到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唯利是圖」的控制人設,全力為顧雲蘇鋪路。
從劇情上看,秦宇軒後面跳槽的公司幹的也不開心,因為對前女友的重視和公司的決策相悖,他确實很為難。最後選擇把版權還給前女友,自己辭職。這一點可以接受。
不能接受的是秦宇軒在提離職的時候對現公司老大指着鼻子大罵。秦是個職場老人了,而且還在影視制作這個圈子裡混久的人,怎麼會這樣沖動?
圈子就那麼大,很多事情不是沖動就能解決的,而且事情傳播也很快,發展成什麼樣子也難控制。他最後的辭職雖然解氣卻不理智,不符合他成熟穩重、八面玲珑的圈内人設定。
顧雲蘇的小說很快又推出影視,還是第一署名編輯,隻能确實很幸運。

這一部分和開頭的主題呼應。李建雄因為太過緊張暈在産房裡,最後還是顧雲蘇陪着吳俪梅完成生産,見證了自己妹妹的降生,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吳俪梅剛生産完看着小寶寶對顧雲蘇說“我愛你”的時候,我真的很感動。想起自己生産時,醫生把沒睜眼的小寶貝捧過來給我看,還讓小寶貝親我一下時,我的眼淚也是不自主的流下來。
吳俪梅和顧雲蘇這對母女都是很任性「自私」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使有時候知道會遭受反對,也會先向内問尋自己的本意。
以高齡完成生産,是吳俪梅對自己「任性」的又一次突破,也是對過自己想要生活的進一步證明和追尋。
這180天裡,顧家、李家、吳家展示了從外公外婆的張一輩到顧雲蘇、李言小一輩整三代對于生活的理解和定義。

有母女之間的溝通矛盾,有觀念的沖突,有生活習慣沖突,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
其實不管怎麼「任性」,核心還是要坦誠地愛自己,遇事要有擔當和抉擇,不能随便放棄自己這個人。
顧雲蘇的自我,吳俪梅的要強,徐文斌對溫暖的渴望,李建雄的體貼,還有顧康旗的灑脫,各人有各自的活法和對生活的追求理解。沒有什麼統一的對錯,隻是在不傷害别人的時候盡量做那個讓自己喜歡、自豪和開心的自己。
重啟計劃以新生命的到底為劇集節點,其實也是一個重新開始。已經結束的故事給人帶來的是對生活如何過好的啟示。打開思路,不要被固有束縛住。
圖/源于網絡,侵删緻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