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想做一個小調查,搜一搜你的聊天記錄和朋友圈,看看多久沒有“奮鬥”這個詞出現了?

應該挺少出現的。不意外。

15 年前,“奮鬥”是年度流行熱詞。因為電視劇《奮鬥》,昨天(5月16日),是它首播的日子。

《奮鬥》曾有多火?

男主陸濤是剛畢業年輕男孩的時髦穿搭樣本—— POLO衫領子要立起來。還有很多人追随他,大學念了建築系。

...

連劇裡的女配角都紅了。露露嘴裡的“北京戶口”,無差别地紮了所有北漂的心。“我要找一個自己的身份”,出現在許多年輕人的日記本裡。

...

一群年輕人群租的loft,叫“心碎烏托邦”,是很多人對北漂生活合租的想象。

一個不太相幹的細節,這 15 年來,電視裡展現年輕人在北京奮鬥當白領的場景,幾乎都和《奮鬥》在同一片取景地——朝陽區望京附近。

...

這似乎充滿隐喻。有些東西沒變,但有些東西,肯定變了。

15 年前,年輕人在奮鬥什麼?

15 年後,年輕人又如何奮鬥?

02

放現在看,《奮鬥》挺“煩”的。這樣也叫“奮鬥”嗎?

陸濤有個富爸爸。想要當藝術家,又要賺錢。帶女友夏琳“吃日本飯”“去巴黎”。

...

...

...

他迅速信奉了一些東西。就如同他在飯桌上向賺不到大錢的繼父宣告的那樣,

“這個社會看你有沒有成績。

因為你什麼都沒有得到過,所以你無權說這樣的話。”

...

...

向南放現在是“擺爛”人設。工作,爸媽托關系找的,總經理助理,搭進去一特大人情。人生 KPI 是楊曉芸,理想就是天天和楊曉芸在一起,讓楊曉芸開心。

...

...

...

華子最像“社會人”。人生目标可以量化,“左手美女右手奔馳”,啥賺錢他做啥。騰二手車、盜版書、面包房、理發店,和女朋友出門旅遊之前,還在酒仙橋看門臉房。

...

...

...

...

楊曉芸沒啥人生大目标。不想工作不想長大,就想多攢點兒錢,錢也有夠的數,“給奶奶買好一點的進口助聽器。”

...

...

...

夏琳是楊曉芸口中那種“窮家小戶沖出來的女孩”,“心氣高”。男友給錢給房子,她都不想要。她要去巴黎學設計,“我不能隻活在你的愛裡。”

...

...

米萊腦門子刻着兩個字,“感情”。

...

...

露露要戶口,很執着。她那句話我現在還會背,“我努力奮鬥,就是為了找到我的身份。”

...

...

...

...

這些年輕人的“奮鬥”方式,讓人感覺特折騰,像泡騰片放進水裡,呲啦呲啦撲騰撲騰。

“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鬥。

這件事十萬火急,

我們一天都不能等。”

...

...

...

...

這些年輕人的“奮鬥”的結果,放今天可能也讓人摸不着頭腦。

故事沒在讓陸濤真正賺了 2000 萬結束,沒讓他成為“福布斯under30”的青年才俊,而讓他又虧完了錢。

故事也沒在向南和楊曉芸閃婚結束,沒讓他倆上演“北京男孩和北京女孩戀愛結婚生活無憂”的劇本,而是閃婚離婚又複婚。

倒是華子是真的賺到了錢,但他提了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我現在也有錢了,

可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你說對于我們來說,什麼是成功?”

...

...

...

我很高興15年前的《奮鬥》,能讓年輕人問出這個問題。我們奮鬥到底是為了什麼?

它給了答案:顯然不是錢。

...

...
03

我們現在似乎已經不問了——奮鬥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懶得說了。聊天框裡那些“擺爛”“反内卷”“不當卷王”的表情包,能替我們說一些話。

“年輕人累了”——一些圓桌會談上專家們這樣說。

“奮鬥”這個詞,确實失去了一些吸引力。

它引領着同一種追逐:

年薪多少?稅前還是稅後?

...

房子多大?多少歲才買得起?

...

我甚至發現,社交媒體上,年薪百萬的年齡越來越小了。

年輕人被“喂養”着同一種“野心”:前18年在某個地方做題,後半生仍在拼命刷高分。

“奮鬥”的結果,也變了一種“變現”——欲望的變現。并且,是他人欲望的變現。

在這種标準檢驗下,一個人,很容易“奮鬥”失敗,并伴随着一次次如地震般地自我崩塌——

你不成功因為你不努力;

年輕的時候不吃苦,什麼時候吃苦;

别人都能做好,為什麼你要這麼矯情;

……

韓國學者韓炳哲在《倦怠社會》裡寫,“一個社會苦于過度的積極性,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它所反映的,是那種同自身作戰的人類。”

同自身作戰,是啊,我們正經曆着一場心靈之戰,

每人都提着一顆搖搖欲墜的心。

04

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想重提“奮鬥”。

很多人都在問,我們如今信奉這種“奮鬥”的終點,到底在哪裡?

我想了很久,或許答案不是成功,而是尊嚴。

作為一個人活着的尊嚴。

我想到了豆瓣小組裡的一個帖子:

“我花了那麼多錢出國,結果也隻是找到一個普通的工作。

我到底學到了什麼呢?”

類似的困惑在網上随處可見——

畢業生人均學曆逐年升高,期望年薪逐年遞減;海歸畢業,月薪六千;……

那條固有的道路走到頭,東張西望,卻一無所長。

很難不懷疑,我的終點到底在哪裡?

評論區有人說:

“确認自己人生的道路,就是一種價值。”

我不禁想到《奮鬥》的開場是一場葬禮。主角們剛剛走出校園,就突然面對了朋友的死亡。

陸濤在葬禮上的獨白,也一定程度上能夠向你回答,奮鬥的終點在哪裡?

“我現在腦子有點亂。

以前從沒想過自己的一生有何價值,要如何度過。

隻是追時髦、玩酷,以為是有性格。但是誰也沒有你酷,你說死就死了…誰也沒有你有性格,誰也沒有你酷。

你的死突然提醒我,生命原來是這樣的脆弱,死亡和我們如此的接近。

我要回去好好想想,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我要想,如何度過我的一生。

我還要想,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以前,我覺得自己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但高強你一死,我覺得原來的一切全都失去了意義…”

...

...

找到自己的位置,安放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尊嚴,

這才是奮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