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海報上的一行小字,就可以窺見這絕對不會是一部令人輕松的影片。

戰亂、難民、貧困、原生家庭,每個話題都不輕松。

影片的一開始,12歲的贊恩在捅傷人被判5年監禁後起訴了他的父母。

原因是,“他們生下了我。”

...

01

12歲的贊恩,出生于黎巴嫩的貧民窟,家中至少有八九口人,除了在監獄的哥哥,他還有六七個弟弟妹妹。

小小年紀的他,童年裡的日常就是照顧弟弟妹妹、到雜貨店打工、送比他還重的煤氣罐、在大街上叫賣從藥店騙取的成瘾性藥物制作成的毒品飲料。

他想去上學,母親支持的原因是學校有人管吃住,甚至能往家裡順點東西。

他從床單上的血迹推測出妹妹薩哈到了生理期,偷偷給妹妹洗内褲、用自己的衣服給她當衛生棉,囑咐妹妹不要讓父母知道這件事,他竭盡全力的想保護妹妹。

11歲的妹妹卻依舊逃脫不了被賣掉的命運。

...

02

他渴望成為英雄,但因為命運,連自身都難保。

他眼睜睜的看着妹妹被賣給雜貨鋪的老闆卻無能為力,不是沒有過掙紮,隻是那掙紮在命運的面前不堪一擊。

他隻能以離家出走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同時也開始了他的自我救贖之路。

在路上,他遇到了拉希爾,一個偷偷把兒子放在廁所照顧的埃塞俄比亞女工。

即便她自身也處境堪憂,但她卻收留了他。

他幫助她照顧年幼的兒子,用鏡子反射隔壁的動畫片加上自己的配音來逗小baby。

但好景不長,拉希爾被捕,家裡隻剩下了贊恩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接下的日子,要怎麼活?

贊恩撿破爛、制造毒品飲料售賣、撒謊領取難民物資……

他努力想要改變現狀,想要照顧黑人弟弟周全,可生活實在艱辛無比。

“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長大就好了,長大會變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會被人喜愛,可是真主并不允許,我們這種人長大了也是被人當成地毯一樣踩在底下。”

為了生計,他做了和他父母一樣的事情,他的自我救贖之路在也賣掉黑人弟弟約納斯時以失敗告終。

...

03

當得知妹妹死亡,他舉起刀沖了出去,以玉石俱焚的心态去複仇。

對方沒死,他被判處五年監禁。

期間,母親來看他,絲毫沒有失去女兒、兒子入獄的悲傷。

反而欣喜的說,“上帝在拿走一個東西的時候,會再賜予你一份禮物。”是的,她又懷孕了。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他們絲毫沒有考慮怎樣撫養、教育好一個孩子,隻要生下來、活下來就行。

男孩可以作為家裡的勞動力,女孩則向薩哈一樣,在“合适”的年齡被賣出去換取生活物資。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

04

同樣的處境艱難,拉希爾卻和贊恩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她隻能把兒子偷偷放在廁所撫養。無論辦假證的人如何威逼利誘,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被捕入獄後,最擔心的也是孩子。

而贊恩,離家出走幾月後回家,父母對他沒有絲毫的問候與擔心,迎接他的隻是打罵以及妹妹死亡的消息。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故事不僅僅隻是故事,它在現實生活中正真實的上演着。戰亂地區自不必說,前久的17歲男孩跳橋自殺事件,不也是反映着真實的家庭教育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17歲孩子跳橋的背後,其實就是因為他在學校和其他同學鬧矛盾而遭遇母親的責罵,男孩一時想不通這才上演了那觸目驚心令人心碎的一幕,是男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那麼。我不禁要問,一次責罵就能讓一個少年跳橋自殺嗎?這個家庭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男孩的死是源于母親的這一次責罵,那在這之前的家庭教育就已經悄悄的為這次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隻能用一生治愈童年。”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