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月看了13部電影 + 1部英美劇,本次抽取其中4部做簡單分享。在開始寫前,我自己就十分期待了,因為這幾部影片都很有能量,以緻于還沒起筆,腦海裡便淩空閃現出不少想法。如果你有推薦的影片,歡迎在下方留言~
01 《土撥鼠之日》
類型:劇情、喜劇/豆瓣評分:8.6/時長:101min
享受每一個今天,不管明天會不會來

Phil是一名氣象播報員,每年2月2日他都會來到普蘇塔尼小鎮,報道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一年一次的例行公事讓他感到厭倦,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結束這項工作離開這裡。

不料突然而至的大雪封住了道路,他的回家心願瞬時破滅。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不僅被困在了普蘇塔尼小鎮,還被困在了2月2日土撥鼠節這一天。

每天早上6點,他都會準時醒來,收音機裡傳來熟悉的播報内容,窗外雪景一如昨日,路上總是遇見同樣的面孔,每件事情都像上了發條一樣定時發生。時間驟然停滞,循環往複,Phil從此過上了每一天都重複的人生。

他的心理和情緒随之經曆了5個階段的變化:難以接受 → 向外求助 → 享樂放縱 → 花式自殺 → 脫胎換骨。





在前4個階段裡,無論Phil多麼努力,想盡各種辦法,他終究逃離不了這個無聊的旋渦。驚訝、恐懼、無奈、激動、絕望到頭來全部歸于平靜,當一切都改變不了,他開始改變自己,去創造重複生活裡的不同精彩。

他開始享受在咖啡店裡看書,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涵養。而他的播報質量也因此發生了質的飛躍,從措辭平平無奇,變得有深度有情感有才華,引來衆人圍觀喝彩。

他開始學習新的技能,彈鋼琴、做冰雕,每天進步一點點。他開始珍視生命,熱心助人,利用預見「未來」的超能力準時出現在每一個遇到困難的人身旁。

這部影片之所以觸動了很多人的内心,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經陷入或者正在經曆這種日複一日、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每天宛若行走在機械化的流水線間,定點起床、定點上班、定點吃飯,單調的日子周而複始,似乎像Phil一樣跌落泥潭。
但我們比Phil更幸運的是,永遠不用苦惱被囚禁在今天,每一天都是真正意義上嶄新的一天。日子不會時時有新鮮和精彩,面對如出一轍般的晝夜流轉,我們可以選擇無限充實自己,在波瀾不驚的生活長河裡,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時間會見證内在的沉澱,我們也要有足夠的耐心靜待花開。
前段時間看到卡爾維諾的一段話,與這部影片的主題有些呼應: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長流的的力量,它踏實而穩定。我不相信那些缺乏自律、沒有自我建設、不長期努力的人或集體,我不相信他們可以得到解放。

愈發相信細水長流和自我救贖的力量,當過好了每一天,也就過好了這一生。
02 《明天之前》
類型:紀錄片/豆瓣評分:8.7
時長:單集50min(4集)
一起窺探「美麗新世界」

這部紀錄片來自于好友推薦,是12月的小驚喜。本片選取了機器人伴侶、人類永生科技、美墨邊境、安樂死4個前沿話題,采訪了不同立場、不同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共同探讨人類所面臨的科技、社會、人文問題。
第六季《奇葩說》裡出現的兩個辯題,「離世愛人的記憶該交給AI嗎?」「臨死前要不要冷凍自己,送到100年以後?」,便與這部紀錄片中的前兩集密切相關。

前兩集看得毛骨悚然,萬萬沒想到英劇裡的腦洞這麼快變為了現實。2013年,《黑鏡》第二季第一集出現了機器人伴侶題材的故事,痛失男友的瑪莎在朋友推薦下,利用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并結合AI技術複制出了另一個男友,令他起死回「生」。

轉眼間,世界上真的有人愛上了機器人,并以夫妻關系對外宣稱。機器人伴侶也在不斷叠代升級,用戶可以由性格到外形實行全面定制。



還有人工智能專家預言2050年之前,會有人類和機器人結婚,且至少100年後人可以和機器人生孩子(文科生的我聽得是一頭霧水)。

當機器人開始泛濫,更深入地參與到日常生活之時,人類又該如何定義他們的存在與權利呢?

第二集人類永生科技也十分颠覆認知。美國有一個反衰老與死亡大會,雖然聽起來很荒謬,但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00+人現場與會,他們對永生抱持狂熱态度。大會外還舉辦了一場延續生命的産品展銷會,比如躺在類似于太空艙的機器中重煥生命活力、将提取出的年輕人血液注射到老年人身上等。

同時,有另一種反對的聲音出現——與其去追求生命的長度,不如尋找方法逆轉衰老。哈佛大學教授稱逆轉衰老的實驗已在老鼠身上取得成功。
如今也有人用行動守候重生希望,世界上有100多人使用液氮冷凍保存遺體,其中有身患絕症的小孩、也有恩愛夫妻。他們都在無聲的黑暗裡,等待科技發達到「複活」他們的那一天。

第四集安樂死看到落淚,關于「安樂死」不同觀點的碰撞帶來了新的啟發與思考。104歲的澳洲生态學家大衛宣布于2019年5月10日在瑞士安樂死,當天準備施行時,他有點迫不及待地問道「我們還在等什麼呢?」他絲毫不恐懼死亡的到來,反而覺得那是一份美好的禮物。

大衛的孫子說,以前他很喜歡看書,但是現在眼睛壞了根本沒法閱讀,以前他很喜歡旅遊,但是現在哪裡都去不了。這種狀态下的存活于他而言似乎失去了所有快樂,于是對人間不再有太多的留戀。
看完這部片子,我買了《美麗新世界》和《最好的告别》,想再通過這兩本書好好了解「烏托邦」與「死亡」。在未來到來之前,所有的論斷隻是推測,《明天之前》就像真人秀版《奇葩說》,它不做任何判斷,隻是擺出對立兩方的觀點,所以即使看到疑問叢生、與自己立場不合的言論,仍然會有許多意外收獲。


飛速發展的科技到底會将人類帶向何處,「烏托邦」的到來是拯救還是覆滅,留下一個疑問給未來吧。
03 《海蒂和爺爺》
類型:劇情、冒險/豆瓣評分:9.2/時長:111min
在清新童話裡,找回簡單的快樂

這是一部非常溫情治愈的電影,看完後有一種無憂無慮的感覺。孤兒海蒂被姨媽送上阿爾卑斯山,與獨居的爺爺一同生活。活潑可愛的海蒂把爺爺也融化了,兩人在高山上相依為命。

海蒂在美麗的天地間放羊奔跑,與藍天白雲花草蟲鳥為伴,過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中途經曆了一些波折,海蒂被迫離開高山,也因此結識好朋友克拉拉,開啟了一段深厚的友誼。

透過片子,我感受到的是一股天然純潔的能量。海蒂無瑕甜美的笑加上阿爾卑斯山的絕美風光,所有煩惱都可以一掃而光,實在是太美好了。片中的人物幾乎都閃閃發光,雖然不夠真實也不夠飽滿,但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樣的設定。海蒂善良真誠,從小失去雙親卻不敏感脆弱;克拉拉美麗優雅,有一點自私卻沒有太多大小姐的驕縱;爺爺默默付出,在外人看來脾氣古怪,卻對海蒂百般疼愛;克拉拉的奶奶教育有方,為海蒂的快樂與自由做了許多貢獻。

片中有4個場景特别溫馨,隔着屏幕都能感到濃濃暖意:爺爺為海蒂新做了一把椅子、海蒂在克拉拉家為鄰居奶奶藏了一筐軟面包、冬天爺爺帶着海蒂乘雪橇下山探望小夥伴、海蒂和爺爺再次相聚。
原本打算将這部片子的一首主題曲作為背景音樂,沒想到搜出來的都是比較歡快跳躍的旋律,聽着讓人想無拘無束跳起來。所以,比起劇情電影,它更像是一個唯美的童話故事吧。
04 《搖搖晃晃的人間》
類型:紀錄片/豆瓣評分:8.0/時長:88min
我身體裡的火車,油漆已斑駁

很久以前聽說過餘秀華,可是我還沒有細讀過她的詩,在看這部片前也未曾了解她的人生故事。直到看完,我才明白為什麼人間會是搖搖晃晃的。
從小生在農村的她,是一個腦癱患者,走起路來一晃一晃。這重身份讓她的生活變得很無奈,沒有工作、婚姻包辦,詩歌成為了她宣洩和呐喊的出口。

詩歌中的每一個文字仿佛都被賦予了靈魂,具有強大的張力和畫面感,潛藏在生命底層的那些洶湧波濤,穿透表面的靜态筆畫,被勾勒成一幅牽扯人心的鮮活圖景。




片中沒有講述她是如何習得這樣深厚的文字功底的,不知道是閱曆的澆灌還是閱讀的積累,我總覺得靈氣的文字少不了些許上天的眷顧。畫面裡,她不是很利索地敲擊着電腦鍵盤,周身是一番鄉野景象,一首首靈動的詩歌就在這樣的土壤中活了起來。


大概在2015年,餘秀華發表在博客上的詩開始出現在大衆視野,堅實、沉痛、本真、犀利的筆鋒,讓她迅速走紅。在詩歌領域,她收獲了許多忠實粉絲,也引發了文化界的廣泛推崇與熱議。

而當回歸到平凡的生活本身,她卻要面對滿地雞毛——一場沒有愛的、一次次想要逃離的婚姻。

影片主要講述的就是餘秀華成名那一年的故事,以及她義無反顧的離婚之路。盡管與以往一樣,提起離婚就會出現來自家人的反對和質疑,但這一次她終于了卻了多年的心願。
這段沒有愛情的婚姻,一直是她生命中的缺憾與痛楚。主線由此鋪陳展開,其間穿插了她出席各個詩歌活動的場景,和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的動人詩句。

畫面中,一邊有着樸實村落的金黃麥田,一邊有着華麗都市的溢彩流光;一邊曾在雞鳴鳥叫的白日裡宰着魚,一邊也曾在燈火輝煌的黑夜裡談遠方;一邊是焦灼、痛苦、掙紮的她,一邊是心生滿足、帶上光環、受人追捧的她。


看這部片子我有點感動,感動的地方在于,還好有文字,還好有詩歌,還好有自由的精神,還好有它們一同消解命運的苦澀。身處樊籠,心卻奇迹般地長出一對可以飛天遁地的翅膀。餘秀華的詩歌和她的身體、她的經曆、她的痛苦纏繞在一起,生長在一起,理不斷分不清,帶着一股撕裂又愈合的力量。
不過我個人覺得将婚姻作為主線有一點單薄,這使得觀感心理更偏重于八卦與獵奇,以及宣傳海報的設計,有種嘩衆取寵的嫌疑。因此,也有不少人說,餘秀華的詩要比這部影片精彩得多。

11&12月觀影清單
01.《盧旺達飯店》
02.《辯護人》
03.《土撥鼠之日》
04.《緻命魔術》
05.《海蒂和爺爺》
06.《搖搖晃晃的人間》
07.《愛在黎明破曉前》
08.《利刃出鞘》
09.《愛在黃昏日落前》
10.《布達佩斯大飯店》
11.《82年出生的金智英》
12.《愛在午夜降臨前》
13.《明天之前》
14.《切爾諾貝利》
考慮到時間的有限性,影片都是先選後看的,所以質量都很高。不過這次有兩部影片和我的期待有落差,可能是期待阈值設置得太高的緣故。一個是《緻命魔術》,諾蘭的影片幾乎每部都很震撼,這部片的評分也很高,最初以為結尾會有個懸疑大揭秘,結果沒想到用科幻來填了坑,看得有點懵。另一個是《利刃出鞘》,我再次腦補了十分不可預料的結局和反轉,可到了最後好人還是最開始看着就像好人的人,壞人還是最開始看着就像壞人的人,有一種還沒看夠就結束了的感覺。以上就是這兩個月的觀影情況了,有個别影片也記錄了些零星的感受,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單獨溝通~
如果你有推薦的影片 ,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