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搜索
01
電視劇《都挺好》,以大團圓收尾。
結局是:大兒子蘇明哲一走了之,回到美國,專心經營自己的小家。
二兒子蘇明成向蘇明玉道了個歉,就成功修複了多年傷害留下的傷疤,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去非洲發家緻富去了,且和妻子複合有望。
那個作不夠,慫來湊的蘇大強,得了老年癡呆症,然後就變成了蘇明玉一個人的老爹。照顧這個糟老頭子,最後成了明玉一個人的責任。
為了照顧父親,蘇明玉辭掉了高薪的工作,在蘇大強活着的日子裡,她必須圍着父親的吃喝拉撒轉個不停,為了父親而活着。
看了這個結局,我忍不住要爆粗口,腦海中冒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靠,兩個兒子死光了嗎?沾夠了便宜,最後需要盡孝的時候躲得遠遠的。
這讓抱着“養兒防老” 思想,虐待女兒的那一批人,情何以堪啊?找個地縫能鑽的下嗎?導演怎麼不考慮一下,被重男輕女思想害慘了的人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呢?
幸好是演出來的蘇明玉,如果是生活中真實的明玉,導演這麼安排她試試,不罵你個狗血噴頭恐怕會不善罷休!所以說,這個結局善良的過假了。
當然,這一定是生活中的蘇明哲、蘇明成、蘇大強之流們的最愛。他們一生都是,享受最好的,逃避最差的。
我心疼蘇明玉,一個單身女孩,不管能铮多少錢,拖着個一刻也離不開人的有病的父親,還是個從小對自己就罕少有愛的父親,能有精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嗎?
離職久了,如果再失去了掙錢的能力,還能剩下什麼呢?不是有句話說“時代抛棄你時,連個招呼都不打”嘛!
一個女孩,長期以來被父母的極度不公所傷害着,靠幾滴廉價的眼淚,輕描淡寫地就能抹平心頭所有的傷痕了嗎?如果這樣,這個世上就不會有各種心理疾病了,是吧?

圖片來自網絡
02
我忍不住查看了一下原著,小說《都挺好》結尾是這樣子的:
情景是過年的當口。
大兒子蘇明哲,還是人在美國,過年過節給老爹打個電話就當完成了孝敬的儀式,遇事了,照舊遠水解不了近渴,頂不了半點屁用。
二兒子蘇明成事業不順,繼續一事無成。和妻子形同陌路。最後,一個人在寵愛他的母親墳前哭泣。
蘇大強沒有老年癡呆,還是那個一成不變的摳門、自私的吝啬鬼。過年了,冰箱裡滿是明玉給他送來的名貴海鮮和吃食。就因為心疼保姆和她的兒子來吃,他瞞着明玉、明哲兩個人,給保姆放了假,打算自己一個人過年,好東西,自己吃。
後來,在除夕夜和大兒子訴完衷腸後,喝冷酒吃冷菜冷飯,腸胃病犯了,拉肚子拉得暈倒在地。幸好昏過去之前給美國的大兒子打了個電話,最後還得明玉出馬送去醫院。
明玉并沒有回歸家庭,一個人在職場孤軍奮戰了十幾年,在原生家庭這個泥潭裡滾爬摸打,靠着自己強大的内心,重要的是在石天冬的愛情滋潤下,最後才找回了自信和平靜。
她從自以為自己不正常、冷血,到有自信地正視過去,一分為二地正視她不喜歡的每一個人,她知道自己在痊愈。是上天把石天冬獎勵給她,讓她心靈的創傷得以治愈。
小說最後,是明玉的内心獨白:“親情是撿不回來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她和石天冬幸福就行了。”
這個結局還是很靠譜的,也能夠更讓人信服。
一個受到原生家庭深深傷害的女孩,也隻有在愛情中,在新的家庭中能夠被治愈。
不恨,就已經是善良和寬容的一種和解了。寬容過度,就變成聖母瑪利亞了,忒假,不太符合人類心理學的特點,不科學。

圖片來自網絡
03
以上兩部分是從感情上來分析的。下面,我想從道德引導的角度來說一下,為什麼電視劇的結局讓人感到不舒服,看完了覺得并不好。
道德是需要懲惡揚善的。孔子在《論語》中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我們的作品,不管是以什麼形式表現,對于廣大觀衆,都是一種引導。
是非不明的引導,隻能讓生活中如蘇大強一般的父母有持無懼,覺得最後還是能賴到蘇明玉這個能吃虧的孩子身上,平時不管對她有多壞都沒關系。這種思維和認識一旦形成,是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在一個山村裡,有兩戶人家。
王家有兩個孩子,王花和丁丁姐弟倆,小花學習好,一直是班裡的學霸,小丁學習一般,也就是能跟的上課。
就是因為偏心,父母硬是讓小花辍學回家幫着掙錢供小丁一個。其實家裡也沒有那麼困難。
小花外出打工的時候,傳染上了乙肝,父母就像躲瘟疫一般,怕給她治病花錢,怕傳染兒子,連二十歲都不滿,就把她草草嫁出家門。找的婆家可想而知,條件也好不到那裡去。
最後結果就是,兩個孩子一個也沒考上大學,現在隻能幹些苦力養家糊口。
現在,兩家很少走動,按照王花的話說,不恨父母,已經夠孝順了。至于負責養老的事,門都沒有。自己身體不好,連自己一家都顧不上,哪有錢給父母養老?并明确表示,有錢也不養老,指着兒子就好。
王花父母,現在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王花家隔壁的劉紅家,恰恰相反,不管男孩女孩,誰有本事考上大學就供誰。當時,劉家的日子比王家窮很多。因為父母的公平對待,最後兩個女兒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做到了經濟獨立。
沒考上大學的兒子,在兩個姐姐的幫助下,也幹起了生意。一家人日子風風火火。姐弟三個争着養老,沒有一個逃避責任。
而在上學的時候,王花學習一直都是壓劉紅一頭的呀。王花現在都是躲着劉紅一家,一想起來就掉眼淚。
在她們村,兩家就是很好的活生生的真實的教育案例。已經給村裡人起到正确的示範作用,直接結果就是,整個村裡對于女孩的看法都發生了變化,父母對待孩子也會考慮是否公允這個問題了。
因為大家都明白,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
像電視劇《都挺好》的結尾,會給生活中的那些蘇明哲和蘇明成們,樹立一種不好的思維導向。
看似小事,時間久了,當更多的人,責任感和擔當的精神消失,隻知一味索取,不知回報的時候,社會道德崩壞,補救也來不及了。

圖片來自網絡
04
我們弘揚正能量,絕不是讓受委屈的人委屈一輩子,這有失公允。也是電視劇的結尾給人帶來不舒服感的原因。
生活中我們始終在渴求一份公平和公正,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你給别人的善良,會回到你的身上;而你加諸到别人身上的罪惡,總是會加倍的回報到自己身上來。
父母對于孩子,不管貧窮還是富裕,給予足夠的愛,公平的對待。如果偏心,在承擔責任的時候,得到多的人,也要多付出一些。這個觀念需要成為一種常态。
父母的偏心,往往造成手足不和,這個結果,一定要讓做父母的明白。
我們期待,生活中,有愛心的人總能有好的結果,吝啬無情的人最終一定會獲得應有的懲罰。
東山魁夷說:“惟有喚醒沉睡的良知,世界才會呈現永恒芳華。”
有良知的前提,需要先有份公允之心。
媒體引導,不應該讓沒有良知的人,逍遙自在!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