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特有一句古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在國内的一些網絡論壇裡,這句話被改寫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這便是一個确實存在的殘酷事實。片中的零零後,就是“出生在羅馬”的“後浪”們。他們的家庭都是北京裡高收入高學曆的中産階級家庭,過着比全國絕大部分孩子更優渥的生活,他們的成長都有父母在物質和社會關系上的強力支持和鋪路,他們都無疑選擇美國學習生活,這是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敢奢求的,而這在全國範圍内的零零後甚至一線城市裡的零零後裡都是鳳毛麟角。與其說這是對“零零後”這一群體的寫照。不如說他們身上反映的是一線城市裡的改革開放時期主導原始積累的“先富”或者富裕高地位的北京知識分子家庭對孩子的貴族式精英教育的培養對孩子衣食無憂出國鍍金的影響,反映地是這樣一類人的美好生活,表現的是一個富裕而洋氣的家庭,以及出國生活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大的幫助,因此它更像是一種展示,而沒有它應有的或被期待所有的“社會批判價值”。當然片中主角的家庭并沒有任何錯,隻是劇組所展示和表達的思想在非頂尖精英家庭出身的大多數觀衆看來有一種“改革開放初期的”那種不可避免的“媚外感”,而實際上國内大部分零零後群體,是沒有這個條件支持他們這麼優越的生活的,甚至他們的生活環境和信息都無法讓他們産生對外國的向往。因此作品的社會價值還是相當的狹隘的,甚至給人帶來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傲慢感和輕蔑感,并沒有徹底充分用好這一題材的話題性和批判性。
作為生活在可以勉強算作二線城市的知識分子小康家庭裡99年生的“近00後”,我在這裡看到的隻有一種出自令人惡心的傲慢和我們與“後浪”們的隔膜。他們可以代表的零零後,并不是我們這些隻有通過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公在内卷裡拼命努力擠入中流的這些平凡人。
關于出生在羅馬的後浪們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