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歲的少女羅達,剛剛收到來自麻省理工(MIT)的錄取通知書。

那一刻,她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充滿希望的未來仿佛近在眼前。

是的,一切皆有可能,但不是所有的可能的讓人期待。

一個她從未想過,她也從來不敢去想的人生在這一夜倏然降臨。

自信不羁的她在一夜狂歡後醉醺醺地開着車,沉浸在狂歡的餘韻當中。

于此同時,車裡的電台傳來一則令人驚詫的消息——科學家發現一顆離我們非常近的宜居星球,它在夜空清晰可見。

羅達不禁好奇地将頭探出車窗,朝那蔚藍星球張望。

彼時,教授一家正停車在斑馬線前,一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

一如往常的平靜夜晚,已有身孕的妻子,還在識字的幼兒,平凡而美好。

砰——

兩車碰撞,發出一聲巨響,巨大的沖擊不僅撞碎了教授一家的幸福生活,也将羅達對未來的一切自信和抱負停留在了這一刻。

羅達蹒跚地走下車,她的精神恍惚,看着不省人事的一家三口,如同行屍走肉。

4年後

因酒駕肇事而入獄的羅達已經刑滿,重新呼吸着自由的空氣,她卻感覺世界已經變得那麼陌生。

懸浮在空中的水藍色星球,帶着外星人面具的路人,以及,她難以承受的新生。

“回家的感覺還好嗎?”

母親心中擔憂擔憂,4年前那個健談而自信的女兒,已經變得沉默而脆弱。

“如果你有任何需要……”母親并沒有把話說完,她能察覺到纏在女兒身上的鎖鍊。看着目光呆滞的女兒,母親暗自歎息,隻好為她留下一個獨處的空間:“晚安…… ”

即使在自己熟悉的房間,羅達依然感到局促不安。盡管父母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羅達脆弱的心靈,但她卻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接受這一切。

因為,她是一個罪犯。

“晚安,媽媽。”直到母親的背影從房間消失,羅達才低聲回應。

房間裡的一切與她入獄前并無二緻,柔軟的床鋪,她曾喜歡的飾品,但是躺在床上,她卻無法入睡,4年的監獄生活,已經讓她已經習慣了空蕩蕩的房間。

一個家庭的幸福在自己手中摧毀,輾轉反側的她來到用來擺放雜物的閣樓,清空房間裡的雜物,拖出簡陋的氣墊床,這才稍稍讓她感到幾分自在。

“我想幹點體力活。”衣着随意的羅達來到社區服務所,向工作人員表示。

工作人員在了解羅達的教育背景後,非常詫異,不禁勸道:“你那麼聰明,完全能找更适合你的工作。”

羅達搖了搖頭,道:“我不喜歡和太多人打交道,或與人交談。”

盡管酒駕的罪刑已滿,但羅達并不覺得身上的枷鎖有削減一分,她時刻感受到與周圍人之間存在着無形的圍牆。

羅達如願成了一所高中的清潔人員。

入職的第一天,是冬至日,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正是車禍發生的那天。

新的工作讓羅達滿意,放學後空蕩蕩的走廊,一個同樣不愛說話的盲人同事。

她回到當初出車禍的位置,于此同時,看到前來祭奠在那場車禍中喪生妻兒的作曲家——教授。

羅達偷偷來到教授的住所,看着這個自己一手造成的破碎家庭,看着沉浸在酒精麻醉下的教授,羅達越發覺得自己罪無可恕。

她走上雪地,在自責中脫光衣服,躺在冰寒的雪地,想要讓自己凍死在荒野裡。

然而,事與願違,在她陷入彌留之際,卻被開車經過的路人救下。

...

懸浮在空中的另一個地球日漸逼近。

聯合太空探險公司飛往另一個地球的計劃已經提上日程,他們面向大衆征文,以篩選合适的探險者。

從死亡邊緣中被拯救回來的羅達找到了往後餘生的價值——像昔日那些被派去探索新大陸的社會邊緣人一樣,去太空探索那個未知的新世界。

她向探險公司遞交申請,參與了角逐。

前往新世界需要莫大的勇氣,路過超市,羅達決定給自己一個獎勵——一盒QQ糖。

結賬時,羅達意外地遇到她的高中同學——剛剛被一所商學院錄取的艾利克斯。

時隔四年,再次遇見這個曾經的風雲女孩,艾利克斯感到非常驚喜,熱切地與她攀談起來。在得知羅達在高中做清潔後,他的态度急轉,變得客套而疏離。

尴尬的巧遇。

羅達有些無地自容,放下QQ糖,悄聲無息地離開超市。

同學“熱絡”到“冷漠”的态度轉變,“MIT畢業生”到“高中清潔工”的身份落差,讓她的心緒第一次變得紛亂,隻能将情緒發洩在高中生在廁所裡的信手塗鴉。

羅達并沒有改變自己的選擇,隻要她願意,她完全有能力過得更好,但是,盡管她已經刑滿出獄,卻始終把自己囚禁在“罪”的牢籠:“作為一個罪犯,我沒有資格奢求什麼。”

這天下班,她下定決心,來到教授獨居的别墅,想要告訴教授車禍的真相。

然而,盡管她步履不停,沒有任何遲疑地敲響了教授的家門,但在最後一刻,那句話卻像是巨石一樣,堵在了她的喉嚨。

面對教授的目光,羅達怯懦了,她慌亂得不知所措,謊稱自己是來自黑文清潔公司的員工:“為了擴展業務範圍,我們提供一次免費體驗的機會。”

出乎意料,教授接受了這個羅達随口杜撰的免費清潔體驗,羅達隻好跟随教授進入他的别墅。

垃圾遍地、滿目狼藉。

羅達不敢面對這個被自己摧毀的落魄男士,她數次試圖趁教授沒有注意時偷偷逃離,在将要成功的那一刻,看着倒映在玻璃上的面孔,羅達最終選擇留下來。

...

回到家時已經天黑,家人正在慶祝弟弟考取一所美國頂尖大學。

羅達興緻缺缺,她滿身心都在思考該如何向教授坦白。

她提前打好草稿,一遍又一遍地在房間裡模拟練習。

第二次來到教授的家,羅達不想給自己反悔的餘地,急匆匆地敲響了教授的家門,但是教授卻不給她說話的機會,二話不說地開始部署清潔任務。

羅達無奈,但這何嘗不是給她一次逃避的機會,懊惱過後,她隻好認真地為教授清掃房間。

打掃完畢,看着失魂落魄的教授,羅達下定決心,與其告知他真相,讓他繼續沉淪,不如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好。

羅達自費購買清掃用具,開始了每周一次的清潔服務。

另一個地球距離越來越近,就在這時,人們驚駭地發現,生活在另一個地球上的人在經曆甚至思維上都與這個世界一模一樣。

它就像這個世界的投影。

于此同時,羅達與教授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

在羅達無聲的鼓勵下,教授漸漸走出了自我放逐的堕落,開始擁抱新生。

有時候,羅達會以為教授已經從那段噩夢中走出,看着開始折騰勞作的教授,她由衷地感到安慰。

但這種建立在她謊言下的平靜,脆弱而短暫。

...

這天,羅達像往常一樣打掃房間,卻意外将教授妻子送給他的毛衣給清洗幹淨。

仿佛揭開一個傷疤,這個不經意的行為卻讓教授瞬間變得暴怒。

羅達清醒過來,她知道,教授并不是釋懷了妻兒的逝去,隻是把哀傷和對肇事者的怨恨埋藏在了心底。

幾天之後,教授向羅達道歉,帶着她來到一間音樂廳,用一把鋸子為她演奏了一段獨特的音樂。

羅達想起宇航員的故事,那是她曾用來給予教授安慰的故事,她想象着自己是獨自困在一個狹小空間的宇航員,從儀表盤上發出的哒哒聲變成一曲天籁之音。

想不到如今這段故事竟然反過來成了她的安慰。

羅達非常興奮,這段音樂仿佛是教授特意根據那段故事創作的音樂。

這夜,由同一場車禍聯結在一起的兩人,跨出了最後的一步。

...

回家的列車上,羅達看着鏡子裡的自己,仿佛看着一個陌生人。

這是不是一段用欺騙換來的自我救贖?羅達感到迷茫又不知所措,她為自己的行為作嘔。

...

羅達成功了——

她獲得了飛往另一個地球的名額。

4年來,她第一次打扮自己,前去同教授告别。來到教授家中,看着那個獨自彈奏的背影,羅達不禁露出笑容。

她曾擔心,自己對教授的感情隻是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但這一刻,她或許看清了自己。

...

教授祈求羅達不要離開。另一個地球是一個可能充滿了兇險的未知世界,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一次承受生死離别。

面對教授的苦苦哀求,羅達感到非常痛苦。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年,教授也似乎從那段過往中走了出來,開始迎接新的生活,但在羅達的腦海裡,那場車禍卻依然曆曆在目。

盡管兩人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但羅達知道,曾經犯下的罪孽不會就此消失,曾經劃下的傷痕也不會因現在的快樂而湮滅。

她決定與教授作最後的攤牌——

...

教授隻覺腦中一片混亂。

他萬也想不到,眼前這個讓他從自我放逐的深淵中拉上岸邊的美麗女孩,竟然是曾經将他的家庭推入深淵的惡魔。

那段一直深深埋葬在他腦海深處的記憶重新浮現在他眼前。

妻子往日的音容笑貌……

兒子曾經的歡聲笑語……

這些被他埋藏在心中的記憶重新聚合成夢境破碎的畫面,再度成為曾經糾纏了他四年時光的夢魇。

教授輕扶額頭,腦袋近乎炸裂,他用最後一絲理智讓自己的語氣平靜下來:“你最好離開這裡!”

但這絲理智也在幾秒之後,被潛藏在胸口深處的無盡怒火瞬間吞噬。

“滾!滾開這裡!”教授怒吼着。

...

從教授家中回來的羅達,默默将自己關在閣樓。

她聽到電視裡傳來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理論:當兩個地球相遇的那一刻,它們之間的同步性就斷裂了,将走上不同的命運。

這意味着,在車禍發生之前,在她擡頭仰望天空的那一刻,兩個地球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那裡,或許車禍并沒有發生,而教授的妻兒,也許正幸福地生活在那裡。

想到這個可能,羅達迫不及待地飛奔到教授的家。

她要把這個機會讓給教授。

教授依舊沉浸在憤怒與混亂之中,任羅達再三請求也不肯見她。

羅達并不放棄,通過窗戶爬進教授的家,她不奢求能夠獲得原諒,将前往另一個地球的“通行證”留下。

盡管在這個世界悲劇已經發生,就算知道另一個世界的他們過得很好,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發生過的一切,但知道在那裡,他的妻兒還過着幸福的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安慰?

教授接受了這份“通行證”。

而羅達,依舊在高中做着清潔工作,卻也漸漸開始擁抱新的生活……

四個月後

一個身穿黑色大衣的熟悉身影出現在她的面前……

...

以上來自《另一個地球》,在電影所呈現的劇情上加入了影叔自己的主觀虛構。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隻有7.2,在IMBD也隻有7.0,可以說是拖了文藝片的後腿,但看了差評,我釋然了——那些給差評的夥伴們大多糾結于它的科幻設定。

好吧,盡管這部電影沒有聲勢浩大的特效,沒有各種族的沖突,它的科幻僅僅隻是“另一個地球”這一設定,但這并不影響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優秀電影。與其把這部影片定義成探索宇宙的科幻片,影叔倒覺得它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探索之作。


...

電影裡的畫外音簡述了主題:

我們的一生中見證了不少奇迹,小到生活在塵埃裡的微生物,大到浩瀚的宇宙,深到無盡的時間,但奇迹中的奇迹,不大也不小,就是我們自己。但是我們真的能夠認識自己嗎?

人性的特點總是會将自己的缺點忽略,所以我們在自己的眼裡和在别人的眼裡總會有差别。

盡管有時候我們常常在腦中和自己對話,甚至恨不得扇自己一個嘴巴,但如果我們能夠走出自己的軀體,看着自己,我們會對自己說什麼?又能從自己身上學到什麼呢?

如果你有一次機會,能與自己對話,你會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