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到一部老電影《Wild》,中文譯名《涉足荒野》,改編自美國作家Cheryl的自傳小說《那時候,我隻剩下勇敢》,源自作者的真實經曆。
影片中的女主Cheryl被生活狠狠擊敗,從小就有一個酗酒家暴的父親,深愛的母親45歲時患病去世,自己陷入嗑藥、濫交的絕望生活,婚姻破裂,經曆這些喪失與悲痛後,盡管毫無徒步經驗,依然選擇獨自一人踏上PCT(Pacific Crest Trail美國太平洋山脊國家步道)遠足之路,通過穿越近2000公裡的荒野找回自我的故事。

影片的叙事主線兩條:一是徒步過程;二是不斷閃回的過去記憶
Cheryl在“現實的荒野”中艱難、孤獨、痛苦的行走
同時也在“内在的荒野”中重新回到過去,哀悼那些過往的愛與悲痛
人最難的也許就是原諒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影片末尾,Cheryl在快到達終點時說了一段話,象征着她可以開始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她終于原諒了自己,不再停留在悔恨與遺憾之中,在徹底的與過去的自己告别後,迎來了“重生”
“誰也不知道怎樣做好一件事
也許這事你做好了
另一樣又不行了
要是我迷失了自己呢?
要是我開始後悔了呢?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還是會做同樣的事
如果當時的我就是需要濫交呢?
如果海洛因真的教會我一些東西呢?
如果我就是需要這些經曆才成為了現在的我自己呢?
如果我永遠都得不到救贖呢?
……
在錯失風景 飽經滄桑之後
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路
我不知道一路向前 将何去何從
感謝你 我一次次想起
過去的生活讓我懂得了很多
甚至那些你都不知道的東西
……
我意識到我可以繼續生活下去
美好的事物經曆太多 但永遠沒有盡頭
那些美好就是我所擁有的一切
我的生活與常人并無兩樣
美麗而又神秘
近在眼前 觸手可及
就像它們就是我的一樣
涉足荒野 就是生活“
Cheryl無法選擇命運,生活令她絕望,她的世界在失去母親後,被打碎了,喪失了一切控制感,迷失在“現實的荒野“之中
她也曾去見過心理工作者,但立刻感受到自己的這種痛苦是沒有人可以明白的,更是無法被言說的
後來在無意中與一本介紹PCT的書相遇,踏上了這場荒野之旅

在心理動力學中,大自然也象征着偉大、包容、無條件的理想化的“母愛”,這也許代表着女主潛意識的智慧,代表着人本能的自愈能力,尋求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而在這一場與大自然徹底的融合之旅中,cheryl不斷體驗到自身的限制性,體驗到在面對現實的荒野時,人類的渺小與平凡,我們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起勇氣,不斷向前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放棄,回到原點
但任何時刻,依然擁有重新上路的選擇權
而即使面對着無法掌控與不确定性的強烈恐懼,面對着無數次想要放棄的念頭
cheryl依然堅定的走了下去
也許她這種内在的力量感,來源于最深的絕望與悲傷,因為她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切,沒有退路
可也正是這些痛苦,讓她最終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再害怕失去
而是即使恐懼,依然可以前行
這也是屬于所有平凡的人類面臨的共同苦難——我們真實的“存在“
隻有“此時此刻”的我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那個“過去“或者”未來“的我

這像極了深度心理治療的過程
足夠深度的個人分析,也是在經驗如此一個不斷體驗喪失與哀悼的曆程
不同的是女主選擇在大自然中去經曆這場“療愈”
心理治療則是在“安全、穩定、抱持”的咨詢關系中去逐步去完成這個修通的過程
去讓人們可以一點點的接受乃至接納自己的有限性
慢慢的可以重新擁有前進的勇氣
最後引用影片中Cheryl在數次想要放棄時告訴自己的一句話,我想也是她心中的信念:
“如果你的勇氣拒絕了你,那就超越你的勇氣!”


版權所有,合作或轉載請私信公衆号後台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