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諸神的恩寵
從全球範圍看,同性戀一直都是比較隐晦的話題。但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有關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卻層出不窮。這些影片或多或少地讓人們了解了同性戀人群的生活,以及他們隐秘的情感世界。
2018年9月,多倫多電影節上放映了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告訴蜜蜂》。電影由安娜貝爾·楊科爾執導,安娜·帕奎因、荷麗黛·格蘭傑主演。影片因精緻的畫面、平實的拍攝手法和細膩的情感變化,受到了廣大影迷的贊譽。

01真愛不分性别,隻和靈魂有關
影片裡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在某小鎮上,莉迪亞被殘暴卻花心的丈夫抛棄後,獨自帶着兒子艱難生活。房東天天上門催要房租,莉迪亞不得不藏在家裡一聲不吭。更倒黴的是,不久後由于一起生産事故,身為紡織女工的莉迪亞被炒了鱿魚。沒有了生活來源,還要養活兒子,此時,莉迪亞欲哭無淚。為了生計,她不得不扔掉尊嚴跑去丈夫那裡求助。然而,聽完她的遭遇後,丈夫不但沒有幫她,反而狠狠地羞辱了她一番。
就在莉迪亞感到萬念俱灰時,珍出現了。珍是鎮上某富翁的獨生女,富翁已經過世,給她留下豐厚的遺産和一座豪宅。珍是一名醫生,且醫術高超。她原本在外地工作,不久前剛搬回小鎮定居。而且在小鎮上,她是唯一一名醫生。在兒子的引薦下,莉迪亞和珍相識了,兩人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得知莉迪亞走投無路後,珍邀請莉迪亞一家來她的豪宅住,迪莉娅對此非常感激。

兩個柔弱的女人和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就這樣撐起了一個家,她們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迪莉娅和珍暗生情愫,并發生了關系。不巧的是,一次當她倆做愛時,恰好被莉迪亞的兒子撞見了。兒子接受不了這一事實,認為莉迪亞欺騙了他,于是對莉迪亞怒吼起來。這時,迪莉娅蹲在兒子面前,盯着他的眼睛,對他一字一頓地說:“我很愛她(珍),但我還是你媽媽,一切都沒有改變。”
有一首歌叫《愛就愛了》,真愛不分性别。當我們真心愛上一個人時,愛上的是對方的靈魂,至于對方是男是女,其實并不重要。

02愛上同性,并沒有罪
莉迪亞的丈夫知道這件事後,暴跳如雷,覺得妻子很丢人,于是去珍的家裡大鬧了一場。很快,整個小鎮都知道了迪莉娅和珍的戀情。當時的社會風氣很保守,同性戀是絕對的禁忌。事情傳開後,鎮上的人們都對莉迪亞和珍态度兇惡,有人甚至在她們家的豪宅外用油漆塗上了辱罵之詞。莉迪亞和珍都知道,小鎮已經沒有她們的容身之處了。于是,她們決定去别的國家定居,開啟新的生活。

然而,戲劇性的是,就在她們打包行李準備離開小鎮時,小鎮上有個人快病死了,家人求到了珍,珍二話沒說,提起醫藥箱就趕去救人。在經過争分奪秒的救治後,病人最終脫離了危險,珍如釋重負。同時,她也感到了身上的重擔。一個問題浮上珍的腦海:小鎮上除了她,沒有其他醫生,所有人得病後,都得指望她去救治。如果她走了,那有人生病了,該怎麼辦?
電影的結尾,珍決定留下來。她強忍悲痛和莉迪亞分手,然後親自送莉迪亞母子去火車站。在月台上,眼看就要和愛人天各一方,珍和莉迪亞各自心痛難抑。在大庭廣衆下,她倆相擁親吻,任由人們投來驚異的眼神,也無所畏懼。

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情感隻有合不合适,沒有性别之分。對人而言,想愛一個人,就大膽去愛,愛上同性,并沒有罪。

03接納同性戀,是時代的進步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目前,同性戀已被越來越多人們所接受。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一些西方國家每年還會定期舉辦同性戀遊行活動。然而,世界上依然有許多人排斥和仇視同性戀。
在某期《奇葩說》裡,蔡康永聲淚俱下地說,由于同性戀身份,自己遭受到許多歧視,因此内心很凄楚。原話是:“我們不是怪物。同志和别人沒有區别,我們隻是愛上一個人,恰恰是同性。你可以不認同,但是請尊重我們。”

同性戀被排斥,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異性戀。而人類的本性,是排斥異己。實際上,同性戀現象自古就有,它是人們可以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雖說人類是一個整體,但每個人卻各有各的不同。性向不同,不過是人與人衆多不同中的一個不同而已。這就像你用右手寫字,而ta用左手寫字一樣,其實并沒有什麼。
千百年來,同性戀經曆了由“犯罪”到“寬容”再到“合法化”的艱辛曆程,今天,全世界已有24個國家或地區都承認了同性婚姻,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

一百多年前,哲學家梭羅說:”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謹慎地找到并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因循父母或鄰居的。”這句話,也同樣适用于當今社會。對于同性戀群體,社會多一份尊重,人間便會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