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的是非洲一個小國馬拉維,十四歲少年坎寬巴造風車發電,改變了村子命運的故事。
先描述下故事背景:
馬拉維,一個非洲小國,巫術盛行,飽受幹旱、饑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擾,隻有百分之二的人能用上電,唯一不缺的隻有風。 休學在家的坎寬巴,通過鄉村圖書館一本《能源利用》的書,借助廢品場裡的廢銅爛鐵,父親的自行車,族長家的膠管等,建造了一座可以發電的風車,并帶來了水,讓幹旱土地上的農作物得以生長,改變了整條村的命運。他的事迹漸漸獲得媒體關注,也讓自己重新獲得了回學校的機會,他那句“我嘗試過,我做到了”也成為了最勵志的語錄之一。
從這部電影,選幾個角度說一下。
一、非洲
在看電影過程中,感受到,非洲的一些國家真的很窮,人的生存環境和條件能有這麼差,難以想象。一部分人,不單止窮,而且還很固執,思想比較狹隘。例如影片中,提到有家煙草公司過來買樹,而樹木又是水患抵禦的有力保障,村裡很多人很窮,也顧不上風險,需要錢的他們毅然決定賣掉自己的樹,就為了得到一點補助的資金,頂多這裡待不了,就離開這個地方。這也為後面爆發水患,而後導緻幹旱爆發饑荒埋下伏筆。
在爆發饑荒後,普遍缺乏糧食的情況下,開始有難民搶食物了。在生存面前,有時候人性應該擺在什麼位置?反正都是要死的人,誰還顧得上誰。從這一點上看,我們應該要感謝自己生活在安穩的社會中,有比較充裕的物質條件,對比我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那是幸福多了。

二、知識改變命運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就是坎寬巴的母親對坎寬巴的父親說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之前,坎寬巴的父親堅決不讓坎寬巴用自己的自行車造風車,我認為一是因為父親不願意冒險,二是因為父親看不見,有些坎寬巴知道而他父親不知道的事。像坎寬巴父親這樣的農民,一輩子隻知道耕田種地,在幹旱的時候,隻能聽天由命,沒有雨水滋潤農作物隻能餓肚子。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這不就是知識的力量?所以,知識改變命運。越是貧窮的地方,眼界會越閉塞,唯有學習,接觸新的知識和内容,才能從一個世界走向另一個世界。坎寬巴也是因為上學,接觸到能源利用的知識,進而産生制造風車的想法。如果當初坎寬巴跟随父親種地,那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三、嘗試和堅持
坎寬巴沒錢交學費,就偷偷溜進課堂聽課,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得以進入圖書館學習。如果是一般的孩子,早就放棄了,可是坎寬巴沒有,他堅持下來了,雖然後來被校長發現并開除了學籍,退學在家的他也沒有放棄嘗試。
面臨父親的不理解,夥伴們的不相信,生存的壓力,失敗的代價等等,最終坎寬巴還是選擇相信科學的力量,原理是可行的,隻需要一個放大邏輯的設備(風車),就能改變整條村的命運,大家也不用出逃。最後,看到風車發電把水抽出來的那一刻,真的挺震撼的,也很感動。相信相信的力量,隻要堅信,用科學正确的方法,成功遲早會到來。我嘗試了,我做到了!

最後的話,這部影片之前就留意到了,最近才抽出時間來看,影片有很多寓意的地方,感受最深的就是知識的力量,也讓那些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獲得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