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懶人,但《夢旅人》讓我下了很大的功夫。


從第一遍觀看時的困惑呆滞與不明就裡,到第三遍觀看後感受到的震撼與擠滿A4紙的觀影筆記,我可能稍微讀懂這首岩井俊二前期寫就的,充滿奇異色彩的後現代詩歌了。



我喜歡把文學作品與電影相聯系。如上篇《四月物語》與《邊城》,這兩者的共同點是人性的美;而《夢旅人》與《海邊的卡夫卡》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的交彙點則是充滿隐喻的夢。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背負着俄狄浦斯詛咒的十五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在充滿隐喻的夢中踏上了另一種精神救贖之路,最終完成了現實上的複歸,成了自己立志成為的“世界上最堅韌的人”。而岩井俊二的《夢旅人》則為我們展現了一條更為殘酷與瑰麗的救贖之旅。



如果說岩井俊二鏡頭下的《情書》是白色的,《燕尾蝶》是绯紅色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是翠綠色的,《四月物語》是鵝黃色的。那麼要找色彩來形容《夢旅人》的話,我認為是徒勞的。因為它是無色的,也是最接近本色的,它的所有畫面都充斥着一種不受拘束的原始美感與自然本色。下面,我将用我略顯蒼白的文字和你一起走進《夢旅人》那奇異色彩之中。

劇情白描

如宗教儀式一般虔誠。潮濕黝黑的道路上,男人身着白衣将一束束紅玫瑰整齊排列在馬路中央,玫瑰花路逐漸向道路盡頭延長。一輛黑色轎車沖了出來,決絕地碾過整條馬路。鮮紅的玫瑰即刻破碎凋零,隻留下那白衣男子默然地杵在原地。





車的後座,表情冷酷的男人與不安的女人都将視線有意避開前座。coco哼着歌,穿着一身黑色的嬉皮士服裝,天真地環視四周。車子停在了精神病院,身着白衣的醫護們像看到久違的獵物一般把coco拖拽下車,他們不顧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因為他們得到了男人和女人如機器人一般同步的允許:“以後拜托各位了!”他們是coco的親生父母。





房間如囚籠。女護士粗暴蠻橫地對待囚籠中的coco。她撕去coco的假長發,随意清理她的個人物品,強迫她脫下衣服換上病号服,coco都一言不發 。當護士看中coco行李箱中的黑色坎肩想要據為己有時,coco像發瘋一般在狹窄的牆角與她争搶,直到護士長的到來才終止了争奪。坎肩保護了,但黑色的羽毛在争搶中脫落四散,coco蜷縮在牆角,用極盡渴望的驚恐眼神望向窗外的天空——人字形的鳥群在飛翔。



病院裡有着如監獄放風一般的活動——把昨天的夢畫下來。其他人都在忙碌着,隻有coco一個人坐在角落望着另一端坐躺在木椅上讀書的卷毛。小悟拿着自己的畫作搭讪孤獨的coco,隻得到coco冷漠而标椎的回答。一位漂亮的女護士在與病人交談着他們的畫與夢,走到卷毛身邊時,她坐下來詢問卷毛為什麼不畫呢?“我昨晚沒有做夢”得到答案的女護士有意無意地撫摸着卷毛的膝蓋,然後離開了。


回到宿舍後小悟一邊自慰一邊詢問卷毛“你覺得新來的女生怎樣?我很喜歡她,她就像是烏鴉的女兒”。卷毛躺在自己的床鋪上讀書,冷冷地答到“不覺怎樣”。突然,卷毛的房間裡發出舊風箱般的怪異聲響,燈光忽明忽暗,劇烈搖晃着。在牆上現出了一個醜陋畸形的人偶——千石屋老師,它令卷毛恐懼萬分,卷毛陷入了内心回憶的恐怖世界裡:雨天,雷雨聲,6月20日,“卷毛是個乖巧的好孩子”,一系列回憶令卷毛瘋狂,他憤怒地把書扔向牆裡的千石屋老師。人偶消失了,雨聲停止了,隻留下在昏黃燈光下卷毛放大的瞳孔。


黑夜裡,coco的窗口端坐着烏鴉。coco抓住烏鴉拔光羽毛用來縫補自己的黑色坎肩,她将自己全身衣服都染成黑色。新衣做成,她站在鏡子前放肆地欣賞着自己的傑作,桌子上有兩張照片,照片裡有兩個coco。





第二天清晨,一身黑衣的coco撞見了正要爬牆外出探險的卷毛與小悟。他們沿着高牆行走,去看所謂“外面的世界”。走到前面的街道時,高牆斷開了。小悟解釋了規定“隻能沿高牆頂移動,不能落到地面,也不能跨過縫隙,不然會受到懲罰”。coco像天使一般跨過了縫隙,去到了另一側的高牆,他打破了規則,使世界延展了。卷毛被打動了也加入其中,而小悟則膽怯地退回了出發點。coco沿着高牆自在跳躍,暢快行走,搖擺不定的鏡頭裡迸發出生命自由解脫的生動快感。coco和卷毛來到教堂,被孩子們稚嫩而聖潔的唱詩聲吸引,虔誠地蹲坐在教堂高牆上注視着教堂與孩子們。牧師發現了他們,不信神的卷毛與相信爸爸媽媽就是神的coco發生了争執:“我死的時候就是世界末日,如果有神存在的話那一定就是爸媽,我與世界同生共死”“但你已經被你爸媽抛棄了,别騙自己了”。最後牧師給他們一本《聖經》,讓他們自己解決這些疑惑。鐘聲響起,禮拜開始。

出走


回到病院裡,他們被注射鎮靜劑關在禁閉室裡。夢中驚醒的coco看到女護士在侵犯不能動彈的卷毛,她淫蕩的表情與禁閉室裡其他囚徒們伸出的極盡貪婪而不可即的千百雙手營造出如同地獄般的景象。卷毛又夢到了那個雨天,大雨從他頭頂傾洩而下,他痛苦萬分。是coco拯救了他,她一遍又一遍呼喊着卷毛的名字,讓他終于脫出夢境,回到現實。





第二天,三人在天台上。卷毛讀着聖經“是真的有世界末日!信者得救,我已經得救了,你們不信便得不到救贖,隻有我一個人在天堂好像有點落寞啊”“那我也信了吧,卷毛救救我吧”小悟一直在重複着這句話,話裡充滿了對末日的恐懼。“那我們去看世界末日吧!”coco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實行。





三人扛着旗與食物籃,如同picnic一般踏上了前往世界末日的旅途。在高牆行進的途中,卷毛撿到一個破舊的洋娃娃把它送給了coco,小悟看到後也開始瘋狂地尋找能獻給coco的禮物,他撿到了一個黑色垃圾袋,滿懷期待地打開卻換來驚吓——一隻死人的手。在途中,他們被愚蠢的警察給認出來,不但沒有被逮捕,反而弄到了警察的槍(警察站立不穩,從高牆上摔下去了)。





小悟因為瘋狂地尋找禮物而脫離了隊伍,他在高牆上飛奔着,不慎失足掉了下去。他違背了他的世界中基本的生存規則,他摔得滿臉血污但仍迫切地想要爬上圍牆,但即使爬上圍牆,他也回不去了,他已經死在了自己的世界裡。小悟如同崩線的木偶般瘋狂而奇異地移動,在陽光下,他的骨頭嘎嘎作響,他的眼神空洞無光,他終究沒能得到救贖,倒在了圍牆下遼闊寬廣的綠草地上。

套中人的崩潰



coco又經過了教堂,她把洋娃娃當作禮物送給孩子們,換來的卻是緊閉的大門。她繼續走着,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雨,他看到卷毛在大雨的沖刷中因恐懼回憶而幾近瘋狂。coco來到他身邊,打開如烏鴉一般的破傘為他遮雨,在雨水中,彼此交換了秘密。原來卷毛在那個雨天殺死了一直侵犯自己的大石屋老師;而coco則為了證明對方是冒牌貨和雙胞胎妹妹互勒而殺死了對方。他們都有罪,但世界末日将至,你的罪也好,我的罪也好,到時就會一筆勾銷了。coco扔掉雨傘,在這地球最後之雨的洗禮下完成了地球最後之吻。





雨後的黃昏,兩人手挽着手走向陸地的盡頭——燈塔。coco對着遠海瘋狂呐喊,卷毛則沉默地打量着四周陌生的景象。兩人坐下來準備野餐,打開食物籃,裡面空無一物。而兩人卻像在夢裡一樣一起用餐,拿着不存在的食物吃得正香。



卷毛打開了聖經“聖經中關于世界末日的話,燃燒着的山一樣大的東西投進海裡,而山的三分之一變成血”他在尋找着讓世界末日到來的方法。突然間,他拿起手槍“射向太陽的話,可能引起大爆炸”,他對準太陽打出子彈,卻什麼也沒發生。太陽仍然平靜地照耀着一切,包括他們兩個反叛者。“真沒勁”coco說着奪過槍來“我始終非死不可,不能不死,讓我替你洗去你的罪吧”因為在coco的世界裡,她就是世界。

世界最後的救贖



黑色的烏羽在太陽光下碎成了绯紅色的碎片,四散飄零着。鮮紅的血變成太陽色濺滿了卷毛的臉。卷毛緊擁着死去的coco“他媽的!他媽的!”他揮舞着空彈的手槍向世界周圍憤怒地扣動着扳機,一遍又一遍......



最後,果然隻有卷毛得到了救贖,亦或者是,他失去了整個世界。



全片結束。




場面調度與隐喻解析

電影的語言是畫面。不同于岩井俊二的其他作品,《夢旅人》跳脫出感性畫面引起共情的窠臼,在瑰麗奇異的畫面背後充滿了理性的思考。使得每一幀畫面都有故事可講,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隐喻可解。



一.構圖與影像特色

1.鏡頭的非典型運用:從入畫鏡頭開始,鏡頭所制造的景框就伴随着不規則不平衡的抖動,這種抖動在反應coco與卷毛以及病院裡其他人的心境時更加劇烈。尤其在coco出逃與卷毛崩潰的畫面中,景框的不規則晃動正好呼應了coco脫出牢籠的興奮感與卷毛行将崩潰的情感。同時,不受拘束的景框也暗示了電影的淺層主題:對規則牢籠的反叛與自由的追尋。


2.中心視點的運用與多次的仰拍俯拍:後半段雨中的片段,在coco與卷毛間使用了偏向中間的正反打鏡頭;在二人第一次來到教堂的片段,蹲在高牆上的二人與教堂和孩子們的正反打鏡頭使用了兩者的視線距離中心點作為互相的觀察視點。前者的作用是暗示二人心理距離的接近,而後者則是營造了一種陌生感與疏離感。從陸地到高牆的仰視與從高牆到天空的俯視則暗示了一種概念化的更高存在,與影片宗教元素相吻合。




3.強烈的純色:影片的色彩鮮豔度與對比度十分強烈,比起普通色調的形容更像是人眼所見的自然本色,對人物塑造與畫面表現起到了重要鋪墊與揭示的作用。


二.後古典叙事

1.夢的隐喻:初到病院後天台放風的那場戲中,病人們的夢之畫作另有深意。如女生與男人“兩人畫了那邊的道路”“像四周張望的眼與口”這兩幅畫作透露去了對沿途遠處的渴望與淺層自由的向往,同時也暗示的病院如地獄囚籠一般的真實現狀和病人們壓抑的精神狀态。而最後光頭男人“大大小小的黑與白的重疊四邊形”既象征着把病院與世界隔離開的門也象征着夢與現實的門。




2.宗教元素:像黑白天使一般的coco與卷毛,聖潔的教堂與孩子以及地獄般的病院,聖經與世界末日前最後的救贖......該片充滿了宗教元素,代表庸俗凡人的小悟,象征聖潔的卷毛與堕落黑天使般的coco組成了新的“聖三位一體”。但可惜的是,宗教對他們的罪而言毫無作用,最終宗教無法救贖他們......



關于青春:一場另類的自我救贖

青春是生命熔爐中孕育的烈火,它在短暫的時間裡包含了太多太多。在影片朦胧而夢幻的音樂中,我始終不知道這是一部悲劇還是一部喜劇:三個青春的生命卻向往着世界末日,小悟與coco的死仿佛換來了卷毛的救贖,但卷毛終究沒能完成自我救贖,他們終究也沒能等來世界末日......或許,這個世界怎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去感受這個世界。也許,重要的不是信者得救或自我救贖,而是跳下高牆,走在路上。

夢旅人 (1996)8.31996 / 日本 / 劇情 奇幻 / 岩井俊二 / 恰拉 淺野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