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

任何一段愛情,過分執着都是悲劇的開始。

随着年齡的增長,愛情會逐漸變成奢侈品。

年輕的時候,動了感情,頂多就是流流眼淚。

上了年紀之後,再動感情,可能半條命就沒有了。

《自由之丘》 // 2014.9.4 // 韓國 // 導演:洪尚秀

...
自由之丘

人生的大智慧往往是一些很簡單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與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輩子,倒不如品嘗一點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是甜。”

阿森一定知道這個道理,否則怎麼會不遠萬裡去找權。

在洪尚秀過往的電影中,多數男主人公都不那麼長大光明。

當然,這樣的設定符合人性的特點,但也很容易讓角色臉譜化。

在《自由之丘》中,洪尚秀收起了自己對男性的諷刺,給影片中的角色和劇情賦予了更多生活氣息。

什麼叫生活氣息?

這大概是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

對我而言,“生活氣息”是在某個階段呈現出來的人的精神狀态和想象内容。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時候想象着富足,體驗着孤單;兩個人的時候,期待着甜蜜,經受着瑣碎。

這其實也是電影中阿森的狀态。

...

導演洪尚秀并沒有沿着完整的時間線來講故事,所以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淩亂而混沌的。

沒有固定的時間,甚至連白晝和黑夜的界限都不那麼明顯。

不過,影片中有兩個元素讓人回味無窮:

一隻叫“夢想”的狗。

一本叫“時間”的書。

“自由之丘”是一家咖啡館,老闆娘叫善英,“夢想”是她的狗。

善英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份溫暖的愛情,卻找到了一個人渣男友。

《時間》是阿森随身攜帶的書,“時間”對阿森來說非常重要。不管是兩年前的錯過還是兩年後的尋找,“時間”都是阿森繞不開的咒語。

《自由之丘》不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但它的乏味和詩意一樣明顯。

乏味:劇情簡單,角色行為單調,對話幼稚,英語蹩腳。

詩意:錯亂的時間恰好可以凸顯人性的荒誕以及愛情的悲劇性。

洪尚秀的電影其實是值得解讀和思考的,從他的電影中可以看見我們最不願意承認,卻又時刻期待着發生的事情。

有男友的善英對阿森表白,并多次發生親密關系。

來尋找前女友的阿森一邊表達着對前女友的思念和愛,一邊享受着和善英發生關系。

放在現實生活中,這叫不道德。

但這的确是大多數人的狀态——身體和靈魂的分裂。

...

《自由之丘》中的人都居住在封閉的房間中,連整個生活圈子都是封閉而單調的。

狹窄蒼白的社交讓人們忘記了如何拒絕和尋找。

時間的流動和個人的固定狀态形成巨大的反差,人和人的感情始終處于疏離之中,最後連自己到底愛什麼樣的人都搞不清楚了。

亦或許感情本身就是晦暗而複雜的,愛和性之間的界限并沒有那麼明顯。

我們在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下,因為自己很清楚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但生活從來都不會按照我們的念頭來進行。

所以,我們的生活要麼是電影,要麼是夢境。

既然生活這麼複雜,不如和洪尚秀電影中的角色一樣,喝喝酒,調調情,養一隻叫夢想的狗,讀一本叫時間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