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姚晨新劇《都挺好》大火,線上朋友圈裡,線下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在談論這部電視劇。為什麼這部電視劇這麼火?因為觸動了大衆的神經,因為人們能夠從電視劇的人物裡多多少少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

前一陣這部電視劇還沒有那麼火的時候,我看到一位簡友寫自己的經曆,感覺這位簡友就很像劇中的蘇明玉,還給這位簡友留言,讓她保重自己,同時也建議她看看這部電視劇。

不可否認,我們可以從這部電視劇裡學到很多、領悟到很多,今天筆者從這部劇出發漫談育兒、育人的問題。

觀劇後,我們的第一個直觀感受往往是,一定要吸取電視劇中的教訓,一定要平等對待孩子,堅決不能重男輕女,當然也不能重女輕男。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些不受重視的孩子、受到各種挫折的孩子,長大後發展的反而比較好,對家人好,對周邊人好,更有責任感,更有擔當,關鍵時刻還能頂得上去?而那些備受關注、備受愛護、刻意培養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發展的并不如人意,嫉妒心強,對父母也并不孝敬,關鍵時候還靠不住?

這裡面肯定有問題。問題在哪裡?筆者又想到了金庸老爺子武俠小說裡塑造的兩對人物。

1.郭靖VS楊康

郭靖和楊康這一對拜把子兄弟,因為靖康之變,一個流落蒙古,一個成了金國世子,但最終的結局大相徑庭,一個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個是慘死于嘉興王鐵槍廟内的不肖弟子,其原因何在?從他們的成長經曆中試着簡要分析。

通過小說中的描述,郭靖的母親李萍,是個賢惠的家庭婦女,自幼務農,習于勞苦,身子壯健,在遭逢家庭巨變時,不向命運屈服,大着肚子在荒漠中生存。她以堅強正直的品行培養了郭靖這樣的性格特質: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獨立,不服輸,認死理,講信義,有責任心,有民族大義。這僅從李萍以死教子一節就可見一斑:

成吉思汗以李萍性命威脅郭靖征宋,李萍以死教子,臨死前囑咐郭靖:“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麼大不了?隻要一生問心無愧,也就不枉了在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你記住我的話吧。”接着,殷殷叮咛:“孩子,你好好照顧自己。”而後自裁而死。

也正因有這樣的母親培養,郭靖從小善良,對英雄仰慕,認死理,小小年紀冒死保護哲别,哲别成為郭靖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後來的江南七怪,無論是江湖上的名氣還是武功造詣都不如丘處機,但是江南七怪培養了郭靖吃苦的精神和紮實的武功基礎。這些性格上、為人處世上的基礎也為郭靖成年後遇到黃蓉,遇到賞識自己的洪七公、周伯通、黃藥師、段皇爺這四個頂級老師埋下了伏筆,而他們都是郭靖成為一代大俠的重要基礎。

再看楊康,他的母親包惜弱,是落第秀才的女兒,屬于心軟善良多愁善感的文藝女,有文化,有教養,有背景,遭完顔洪烈虜入王府後,養尊處優,估計早就忘了靖康之恥,更不用說教育兒子了,包惜弱的性格又決定了她是一個所謂的慈母,面對兒子的惡行,也隻是擔心兒子的傷勢,從沒有絲毫責備,對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更是絲毫不重視,更不用說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培養民族大義了。而完顔康(楊康)身居王府,作為完顔洪烈寵愛的小王爺,地位尊貴,處于接班人的位置,被精心培養,寄以厚望,但是完顔洪烈人才智有餘,而德行不足,整天陰謀詭計,他的身邊更聚集了一幫惡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的耳濡目染造就完顔康同樣才智有餘,德行不足。而他的老師丘處機雖是大名鼎鼎的武林高手,前輩級的重要人物,但也無法改變楊康家庭環境所施加的影響。以緻後來楊康遇到歐陽鋒、梅超風等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落得下場凄慘。

從這兩對兄弟身上,我們可以發現苦難教育、挫折教育、道德培養和三觀養成對于一個人成長的基礎性作用。2.張無忌VS宋青書

這是《倚天屠龍記》裡的兩個重要人物,仔細分析發現這兩位的出廠設置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武當七俠的兒子,張無忌是張翠山的兒子,宋青書是宋遠橋的兒子,都是張三豐心愛的徒孫。但是這兩人的最終結局也是大相徑庭。原因何在?還是從他們生活的環境說起。

張無忌,從一出生起在就在冰火島同父母和義父過着原始生活,十歲時父母返回中原,在武當山上,親眼目睹父母被武林人士逼問謝遜及屠龍刀的下落而雙雙自殺,一個“義”字已深刻心中。且此時,已中玄冥神掌寒之毒,在蝴蝶谷帶病習醫,忍受寒毒煎熬七年,受盡各種苦難折磨,後福緣際會,在昆侖仙谷絕處逢生,融合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及太極劍)和聖火令神功四大蓋世武功為一體,當世無敵。20歲決戰光明頂,孤身大戰武當、少林、峨嵋、昆侖、崆峒、華山六大門派高手,一戰成名于天下。弱冠之年擔任明教教主,使百萬教衆傾心歸附,統一明教。率領明教光明左右使、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及百萬教衆,救張三豐、救謝遜、闖金剛伏魔圈,号令群雄抵抗元軍,可謂堂堂民族英雄。最終,22歲時把稱帝機會讓給屬下朱元璋,攜趙敏退隐江湖。

宋青書,本是武當第三代弟子佼佼者,也是文武雙全出類拔萃,但少時生活頗多安逸,沒有經過什麼大風大浪,也正是如此造就嫉妒心強的性格,三觀上沒有樹正,道德上有缺陷。先是迷戀峨嵋派弟子周芷若,後又妒忌張無忌光明頂一戰名震天下成為明教教主,而張無忌也是周芷若的心上人,這也成為其後來悲劇源頭之一。再因偷窺峨嵋派女寝,被師叔莫聲谷撞破而逃走,被追上後同莫聲谷于石岡比武,中陳友諒奸計,殺了師叔莫聲谷,自此成為武當叛徒。再被陳友諒唆使,加入丐幫,被逼向武當張三豐下毒,但未真正付諸行動。後逃離丐幫,投靠峨嵋派掌門周芷若,習得周芷若從刀劍之中取來的武學秘籍《九陰真經》中的九陰白骨爪。在屠獅英雄會上用“九陰白骨爪”連殺夏青和丐幫長老“吳大器”二人,後又對決父親宋遠橋。最終,在武當山上,

張三豐感歎出了宋青書這不肖弟子,便右手揮出,啪的一聲響,擊在宋青書胸口,宋青書髒腑震裂,立時氣絕。從這兩人身上更可發現,苦難和挫折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心胸氣魄、人生的大道理都要在苦難挫折中一點點習得,隻靠一味灌輸未必起到多大作用。3.育兒和育人

這些對于我們育兒和育人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在育兒上,越是望子成龍越是要重視苦難和挫折教育。

不經磨難不成才啊。學再多的知識、掌握再多的技能,如果小時候沒有經曆過艱難困苦的壓迫、曆練,經受過心理、生理的多重折磨,那麼成年後,遇到點事可能就會承受不住,就會被壓倒、壓垮。

在育人上,刻意培養的人往往不能成為最終的接班人。

越是刻意培養,越是沒有殘酷、真實的鬥争經曆,無論幹什麼都是“鍍金”心态,就算熬到上位哪一天,那也一定在這位置上幹不長久。所以說,刻意培養就是一種“捧殺”。

真正能擔當大任的人才,必須是在各種苦難挫折中煎熬出來的,必須是真刀真槍的在戰場上殺出來的,必須是經過多場硬仗淘汰出來的,而絕對不是刻意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