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無緣,則不果,機不投,因不果。

佛家用語之因果,“因緣果報”,可以理解為“因—緣—果”,一粒種子埋進土裡,如果沒有水分養分和陽光照耀的“緣”,也未必能夠開花結果。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蕭平旌回父王“孩兒記得,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梅嶺,謝玉焚燒,一片焦土的梅嶺;血戰力竭,七萬赤焰軍冤喪的梅嶺;挫骨削皮面目全非,令人死而複生的梅嶺。梅嶺一役,是因,梅長蘇重生是緣,蕭庭生歸去的遺骨是果。管中規豹,時見一斑,斑乃《琅琊榜》全貌,凡承此貌者,皆以形寫神,襲長林風骨,不限血脈,隻專情義。

我看《琅琊榜》數遍,至數日前方下定決心看《風起長林》。一般續集(我獨愛《惡作劇之吻2》),莫不是乘“熱”打鐵,有了這個先決,再加上一人已不再複當年的“大漢天子”,我便把《琅琊榜2》置之高閣,不提半分興趣。

不怪世人固執,隻是自古以來,并沒有什麼一成不變。在此,我先聲抱歉,為自己的姗姗來遲。

《風起長林》播放過半,我心中仍不甚明朗,觀至蕭平章戰死沙場,隻覺可惜心痛。平旌放不下此事,一而再不敢直視林奚,我略微不快,這也矯情了點(要不說哪有什麼感同身受)。老王爺蕭庭生大限将至,蔺晨老閣主傳話給平旌:無論是對待自己,還是對待他人,隻要情義不滅,盡心就好,該放手時自當放手,切莫求全責備,生了執念。平旌不敢直視林奚,他不肯放下——長林府二公子蕭平旌,自幼有父兄護持,生性灑脫,不事軍事朝政,逍遙江湖,如今父兄離去,長林編制被撤,不論是哪一方面,以命換命救他緻死的兄長蕭平章活着的價值都比他大得多。“若今時大哥還在,絕不可能是這個局面,北境,京城,一切的一切都會比現在更好”。

林奚勸他放下“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可他再也不會回來了”。

大嫂寬慰他“他希望你好好活着,絕不是變成第二個他,第二個蕭平章”。

父王叮囑他“這個長林不該再束縛你了,從今往後,扶持長嫂幼侄,不必執念”。

此時,我才品出了幾分《風起長林》的用意。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梅長蘇地獄歸來複仇,執念洗刷七萬赤焰軍的冤情,點燈熬油,耗盡心血,留下的是武靖帝蕭景琰親提的“長林”二字,長林風骨,起于執念,由一人泣血而立,卻不是也不該是誰一力承擔的——林殊歸來,重鑄北境防線,冰續丹既已服下便無力回天;強撐病體,千裡行軍,外圍奇襲,破了“三月彎刀”,援父王于危局後溘然長逝;肩挑重擔,領長林令,抗旨借日食天機斬大渝二十萬皇屬軍主力于馬下,百官請旨不赦,老王爺嘔血明君,長林不再。

掌令之人,位高必然責重,撤了,也未嘗不可。邊境将士,大梁百姓,此重擔,人人有責。

長林二公子蕭平旌懂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輔荀白水一直說“長林之罪,罪在将來”。 他不信蕭庭生,也信蕭庭生。人心難測,他觀他人,他人觀他,兩皆如是,本心如何,恐非言辭取信。可他不知道的是蕭庭生自幼得遇先師教導,掖幽庭生的怨憤早已除去,承襲的風骨乃泣血書千軸,悲歌唱徹,戰骨碎盡了志也不曾休。志是家國天下,曆經千秋的情義,這也是長林府祭祀無字牌位的意義——世間英靈無數,并非人人後世留名,此牌位雖無字,情義卻在心,但凡心中想祭之人,或是師長,或是先輩,或是故友,或是大梁戰旗下的每一個亡魂,皆可祭拜于此牌位之前,以安憂思,以念長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蕭平旌退了,大梁子民還在,千千萬萬的長林男兒誓死不退。我想剛好也解釋了後面十多集主演蕭平旌的戲份可能還沒有芡州嶽銀川和他副将的戲份重多。這不是後來居上,也不是觀衆喜歡,魔鬼剪輯,而是風骨承襲,接力守護。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隻憑一塊廢棄的長林令和一面新做的長林旗,一人呼,萬人應,從廊州到京城,十萬人馬,長林風骨的承襲和延續,并不僅僅是在血脈之間。先師的教導,老王爺的承襲,千萬人的延續,若不是聽說與見證,誰一開始又識得誰。

林奚也說過,這世間最令人心折之處,不就在于人人各有所長,而又各有不同。縱觀全局,這剛過雙十的姑娘雖身陷局中,卻好似局外之人,看得清楚明白,醫者之心,從不過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風起長林》我一直以為起于宮城,是詭谲之風,卻愚鈍,實起于軍中,乃情義之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無緣,則不果,觀濮陽嬰,因有緣,則結果,觀蕭庭生。前者遭夜淩城瘟疫,生母舍棄,後者出生掖幽庭,遇先師教導。誰沒有吃過人世間最大的苦?誰沒見過人世間最冷的面孔?誰心裡不含人世間最大的怨憤?各有因,各結果,得到“緣”,可謂至幸。

整一個《琅琊榜》的“緣”,皆來自

遙映人間冰雪樣,

暗香幽浮曲臨江。

遍識天下英雄路,

俯首江左有梅郎。

蘇哥哥是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謝海宴大大,感謝正午陽光,感謝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