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句話寫盡世間的悲歡喜樂。

電影《萬箭穿心》講述了90年代一個武漢女人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真實性,讓人感覺很可能隔壁鄰居就有着和女主角李寶莉相似的命運。


...
電影海報


李寶莉的命運是悲慘的,首當其沖的原因免不了自身性格的缺陷。市儈、斤斤計較、從來不給丈夫馬學武面子,總是當着孩子和外人的面數落他。

馬學武的忍氣吞聲隻讓李寶莉變本加厲,沒有絲毫尊重。


...
李寶莉數落丈夫給搬家工人發煙、買汽水


因為馬學武的工作關系,廠裡分了房,原以為日子會好起來,然而在搬入新居的第一晚,馬學武忍無可忍提出了離婚。

李寶莉内心崩潰痛哭,可見她是愛着丈夫的。不過平日習慣驕傲不懂怎麼表達内心的情感,更不知道強勢、讨伐的習性已逐漸耗盡丈夫的耐心。

電影海報上那句“愛,也或是一把鋒利的血刃”,充分說明李寶莉的行為舉止将會帶來什麼後果。


...
電影截圖


出于不能讓這個家散掉的信念,李寶莉堅決不同意離婚。同時因丈夫總是借口加班而很晚回家,懷疑他有外遇從而進行跟蹤,果不其然,發現丈夫和一個女人進了賓館。

崩潰中的李寶莉借口舉報賣淫報了警,而此舉導緻丈夫因負面影響提前下了崗。


...
電影截圖


馬學武相繼得知原來是李寶莉報警而她表面還佯裝寬容地原諒他,終于心灰意冷,跳江自盡。

當時的社會背景正值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很多國企紛紛倒閉,大量原本有着體面工作的工人離開體制,不得不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嚴峻考驗。很多背負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經濟重擔的人扛不住壓力,最終選擇自殺。

馬學武下崗所帶來的恐懼和迷茫加上對婚姻的失望,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也選擇了這條路。


...
馬學武屍體被打撈


相比丈夫李寶莉頑強很多,下崗後在街邊商店賣襪子,底層環境和沒文化導緻了她的局限而因局限又隻能永遠處于底層,惡性循環。

在丈夫出軌的時候李寶莉甚至對好友說“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不少你也知道,我選他個鄉裡人是他的福氣,他憑什麼不好好對我,還要我好好對他。”

這些莫名的優越感,讓她從來不反思自己。倔強地認為丈夫的死不是她的原因。


...
電影截圖


同時也恰好因為這種倔強,形成了她的勇敢和強悍,骨子裡透着一股傻勁兒,丈夫死後堅決不掉一滴眼淚,決心靠自己一人撐起這個家,照顧好孩子和婆婆。賣襪子不掙錢,就去街邊給人挑扁擔,不怕辛苦一挑就是十年。


...
電影截圖


十年後,李寶莉遇到曾經關照過她的男人建建,建建十年前因打架鬧事入獄。李寶莉在和建建的相處中萌生情愫,本以為可以一起過日子,不料卻被建建言語羞辱。

李寶莉很傷心但也隻是罵回去,這些尊嚴、感情和生活裡各種形式的苦難比起來顯得不值一提。日子照過,轉身回家給兒子做飯。她頑強堅韌的生命力讓人驚歎。


...
電影截圖


可是,禍不單行,李寶莉未曾想到兒子在知道父親死因後要跟她斷絕關系,她萬念俱灰,為什麼辛苦賺錢養家竟落得這樣的下場?

被兒子趕出家門後坐在江邊擡頭看見夜空中突然綻放的煙花,一群在慶生的中學生喊她來幫忙拍照,看到這些孩子們青春的氣息、臉上的笑容,李寶莉眼眶含淚,想到因為她失敗的婚姻兒子從小就失去了那些同齡人應有的快樂,沒有煙花,沒有祝福,隻有沒有父親的家。


...
電影截圖


李寶莉突然間理解了兒子對她的恨,轉身回家打包一個人的行李。

此刻的李寶莉和開始那個跋扈、自我中心的她相比有了明顯的轉變,經曆了這麼多挫折和苦難,不得不反思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多了份對他人感受的同理心和自己原來一直深陷迷途的領悟。


...
電影截圖


李寶莉走的那天用扁擔挑着兩包衣服,剛出門就碰見羞辱過她的建建,無處可去的李寶莉隻好别扭地上了他的面包車,兒子在遠處冷冷的看着。

好笑的是車沒走兩步就熄火了,李寶莉仍舊像往常一樣真性情地下車罵了一句,接着推起了車,點燃後車走遠了。


...
電影截圖


電影在這裡落幕了,沒有交代李寶莉接下來會如何。我想她會勇敢地生活下去。熄了火的車就像生命的負重,而你卻不得不去推進它。

人類的苦難似乎沒有止境,無論生活在什麼時代,什麼階層,都有逃不過的生死疲勞。從對生存的欲望,到現實給人的重重打擊,是馬學武還是李寶莉,這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着的底層人物隻顯得渺小、無力,令人唏噓。

生而為人,應該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對待身邊的人更富有奉獻精神,不要讓愛成為一把鋒利的血刃。



這部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以下是導演和演員信息。非常感謝他們的用心,使這部既讓人感動又發人深省的電影得以呈現。

...
豆瓣截圖

(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