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真的希望我死?你趁我病調回茂則,做好聯絡中外扶新帝登基的準備?”

聽了趙祯的話,曹丹姝對張茂則使了個眼色:“平甫,官家都這麼說了,我們就聯手坐實它吧!”

對不起,這個《清平樂》追着追着,我就跟張妼晗一樣,有點不正常了。

...

曹丹姝和張茂則甘願冒着以後被牽連的風險,主動申請在太醫給趙祯腦袋紮針的時候幫忙按住他。

沒想到,他倆欣喜地看見趙祯醒來後,趙祯竟然以為倆人聯手謀害他,披頭散發大喊着:“皇後與張茂則謀大逆!”沖出去抱住一臉懵的文彥博和富弼兩位宰相。

在場的人,得有多心寒。

都說自古君王多寂寞,難怪他們會自稱“寡人”。

身居高位,卻沒有可以完全信賴的人。

尤其是年紀漸長,到了快挂掉的歲數,總覺得身邊的人都盼着他早點死。

想想也真是怪可憐。

...

趙祯之所謂被認為是個好皇帝,關鍵還是靠“忍”。

回想整部劇,那些言官整日在他耳邊吵吵,他必須得好脾氣地夾在中間“搗糨糊”,讓所有勢力都能互相制衡。

後宮裡那些女人、兒女、外戚,也時不時氣到他臉發青,不過細想一下,摔杯子、砸花瓶、扔書卷這種發洩的事,趙祯真的沒幹過幾次。

那麼多兒女接連死去,他肯定也疑心過有人要謀害他。

...

不過是“忍”字和理智,一次次說服他,當一個明君,哪怕忍到了自己要心梗。

但是病重之際,他的腦袋終于任性了一回,讓他的嘴裡說出了幾句“大實話”。

很讨厭趙祯的薄情寡義,不過說到底,他也隻是個可憐的孤家寡人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