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一部經典家庭影片。影片講述了長子淳平15年前因救人溺水身亡。在他祭日這一特殊的日子裡,弟弟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分别帶着各自的家人趕回父母家中團聚。通過這樣一個家庭聚會,不經意間精準描繪出東方文化生活中的傳承、夫妻、父子、母女、贍養、婚姻、生育、收養、婆媳等矛盾關系。


...
圖片來自百度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影片。節奏非常緩慢而平和,兩個小時的電影,其時間跨度也就一天的時間。影片大量地采用了固定鏡頭,整潔精緻的房間、幹淨的街道、紫薇盛開的夏日、綠樹成蔭的台階、脫落了瓦片的浴室,像一幀幀照片一樣。一場平凡的家庭聚會,在忙碌的廚房、熱鬧的客廳、滿桌的豐盛料理、進場出場的家人,家長裡短的聊天中來回切換,緩慢推進,瑣碎而不冗雜。看似自然呈現,實則精心設計。沒有高潮叠起的情節,沒有戲劇化的沖突,隻有行雲流水的平淡,平淡地人物對話零零碎碎勾勒出完整的故事,其中飽含喜怒哀樂,同樣有着最深沉的感情積澱。

...
圖片來自百度

這種如白開水一般寡淡無味、質樸無華的生活,必須靜下心來才能從對話中理清電影的來龍去脈,才能嘗出平凡生活下的人生況味。才能從影片展示的生活縮影中,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填補電影所隐藏的更多情節。

電影我看了兩遍,第一遍一開始是沒投入進去的,隻是對良多不幫妻子拎重重的行李徑自走在前面,兒子自顧地玩耍的不和諧氣氛感到疑惑,然後再到聚會時,是不是冒出的“淳平”感到好奇,知道這個“淳平”是推動故事情節中的關鍵人物,才慢慢注意到情節的發展。結局是人生步履不停,卻總是慢一拍的遺憾和失落感。

...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當回頭看第二遍的時候,突然發現是枝裕和真的太厲害了,安排了好多的細節和伏筆,電影真的好細膩,沒有多餘的鏡頭,沒有多餘的台詞,一切都恰到好處。

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矛盾體而存在,這個家庭就是一個看似和諧實則暗潮湧動的矛盾關系。爸爸是一個嚴肅固執、要面子的人,一邊對良多娶個帶孩子的寡婦存在偏見,另一邊偷偷給那個孩子塞錢并誘惑他放棄自己當鋼琴調音師的夢想而做一名醫生;媽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家庭主婦,慈祥和藹,一邊和自己的大女兒對寡婦的身份嗤之以鼻,另一邊把自己珍貴的和服送給她;大女兒一邊是在家裡充當着調節矛盾的和事佬,另一邊惦記着父母的房子,在返程的車上跟丈夫埋怨父母對逝去大哥對偏愛;二兒子良多一邊不滿父母對淳平喜愛,不願管父母之間的矛盾,另一邊在生活困頓的情況下偷偷給母親塞零花錢,穿媽媽給買的卡通睡衣;妻子一邊讨好着公婆,另一邊卻因婆婆隻給自己兒子準備睡衣沒給孫子準備而生氣,還在離開的車上放松的說笑……除了人物,房間的精緻整潔和浴室脫落的瓷片也是一種矛盾的存在,暗示着這個家庭的矛盾問題,年久失修。

除了人物之間的矛盾,影片同時傳達了一個傳承的矛盾問題。“子承父業”一直是東方國家的傳統文化觀念,子若不從,便會背負“不孝”罪名。影片中父親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繼承父親從醫的事業,将家中的診所傳承下去。可同樣身為醫生的長子淳平卻在一次見義勇為中不幸去世,次子良多甯可失業也不願接班,為此父子二人矛盾重重,兩人之間總隔着一層無形的膜,彼此保留,卻又不願開口。在新舊思想的沖擊下,父親耿耿于懷于良多的拒絕,卻又不得不勸誘良多的繼子這一非正統傳人來接自己的班。年輕一代違背父母初衷,為了理想遠離家鄉。久而久之,兩代人觀念的差異,慢慢形成不可逾越地代溝,因為相互不理解而漸行漸遠。這正是現代都市中存在的普遍現象的真實寫照。

我特别喜歡母親這個飽滿形象,就像現實中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喜歡收集東西,塞得滿當當又不怎麼用,就像影片中的母親說的,塞滿會有安全感。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母親,然後會心一笑。母親是溫柔、慈祥的,可就是再慈祥的人也會因一些變故而展現殘酷的一面。母親因為淳平的死一直無法釋懷,要求被救者每年淳平忌日這天來家拜訪,其實對方是痛苦的,可是母親道出這麼做的緣由:自己15年過去了,她依然無法走出喪子之痛。她是怕被救者多年後忘記,也怕因為不能恨他,自己會因獨自承受神明的懲罰而更加痛苦。良多說她太殘酷,她卻覺得每個人都一樣,做了父母就會理解了。一個兒子去世15年了,依然愛之有加,家庭合照都要帶着兒子的照片。看到黃色的蝴蝶飛進屋裡,她欣喜、小心地去追逐着,因為蝴蝶本身是白色的,熬過冬天幸存下來的蝴蝶第二年會變成黃色的。她以為是兒子的靈魂回來了,那一幕真的把對兒子的愛表達到了極緻。這就是最真切的母愛!

...
圖片來自百度

每個人都有一首秘密聽的歌。母親最愛的一首歌是《BLUE LIGHT YOKOHAMA》。這首歌是她多年前背着良多外出,途經一女子的房子,聽到丈夫在屋子裡唱的這首歌。她把秘密藏在心中,第二天買了這張唱片,總在獨自在家時候聽。在晚餐時候她當着兒子一家的面放這首歌,戳穿了丈夫年輕時出軌一事,對其進行含蓄報複。

...
視頻截圖

這不正是鮮活的個體飽滿的人生嗎,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口是心非從來不隻是女人的特點,是每個人都有的。就像每個人都有一首秘密聽的歌,就像每個人都有殘酷可怕的一面,隻是沒到時候呈現出來而已。

除了矛盾的存在,是枝裕和還在表達生活的美好和人類的純真。三個孩子在紫薇樹下玩耍,伸手觸碰紫薇花,多麼美好的畫面。如果說晚輩身上是自帶的純真,那長輩身上的純真可愛就更彌足珍貴了。威嚴的父親不喜歡人多的嘈雜獨自呆在房間,卻被廚房噼裡啪啦炸玉米的聲音和香氣吸引,像個孩子一樣津津有味的吃,還聊起年輕時偷玉米的糗事。母親整天忙忙碌碌,笑臉盈盈,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内心因喪子之痛和丈夫的婚外情而一直郁郁寡歡,背地裡偷偷玩彈珠解壓,因為她聽到彈珠的聲音會很放松。被大女兒發現像被發現犯錯的小孩一樣很不好意思地藏起彈珠。良多給母親零花錢,母親開心地像個孩子一樣。提及相撲選手,她還愛去模仿人家的特點,特别可愛的母親。縱使走了大半人生路,依然要保持珍貴地純真,這是我體會到的。

...
圖片來自百度

有意思的是電影裡也在諷刺一些現實,良多問繼子,兔子死了你為什麼會笑?兒子說,麗奈說可以給兔子寫信。可是現在誰還讀信啊?爸爸無言以對,沉默地低下頭。傳統文化繼承的意義在下一代身上缺失了,難免可悲可歎。

母親和良多說現在電視沒什麼可看的,沒什麼有趣的事情,但他們卻那麼大聲的笑,那些笑聲不是真的。生活就是這樣,縱使沒有那麼有趣,也要大笑,也要笑對生活。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吧。

看完真的是有太多的意猶未盡,太多想表達的細節點,反思中又增加了一層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片名《步履不停》,卻并未體會到步履不停的快感,反而展示的是生活快一步與人生慢一拍的矛盾現狀。未能和父親看一場球賽,未能開車帶母親去購物。該做的未做,該說的未說。有些人一轉身就不見,慢一拍就不在了。年少時不理解,理解時已無法回頭挽救。生活就是這樣,生命中正是有了遺憾,記憶才會長久;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問題,生命才變得真實,才會有厚度;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才會在平淡中慢慢學會愛。人生總不會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繼續,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但我們仍需步履不停,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