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整體的觀影感受很簡單粗暴,不是“很好看”就是“太爛了”,但看完《天行者崛起》後我的第一感覺很複雜。

首先單就這部電影本身來說我覺得不理想,從網站評價上看,這并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在metacritic、爛番茄和IMDb評分中,除爛番茄用戶給出86分高分外,其餘無論是影評人還是普通觀衆用戶都隻給出中評。

...

...

...

而即便是跟其他星戰正傳電影對比,《天行者崛起》評分也很糟糕,除爛番茄用戶評分外,其他評分在系列中都排在倒數前三。

...

《天行者崛起》前半段給我的感覺就是推進節奏很快,有時還沒消化完前一個場景和劇情就立馬跳到了下一段。

我個人理解是,《天行者崛起》作為系列結尾,既要将前期的坑填上,又要給高潮結局留下足夠空間,保證結尾有足夠時長,隻能将推動劇情的内容在前半部分快速過掉。

過快地推動劇情也影響到了本來是兩個小高潮的關鍵轉折,一個是Rey身世的揭秘,另一個是Kylo Ren/Ben Solo的洗白。這兩段劇情本該用來颠覆觀衆對Rey和Kylo Ren的認知,但在趕劇情的影響下多少顯得有些倉促,反轉效果打了折扣。

高潮部分對于星戰粉來說是個不錯的燃點,因為Rey在原力中聽到的曆代絕地武士的聲音其實是來自以往電影和衍生動畫中經典角色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對普通觀衆都過于陌生,難以調動起情緒。

空戰本來是我很期待的一個元素,特别考慮到《天行者崛起》作為系列結尾一定會有一場大規模的空戰,但除了開頭的千年隼超空間點跳外基本沒有太多亮點。

西斯殲星艦艦隊剛出場時确實特别震撼,但因為劇情中需要考慮雙方戰力平衡問題,強行給成群的殲星艦加限定條件,最後基本無奈淪為背景。

光劍決鬥也是我期待的另一個元素。此前《原力覺醒》和《最後的絕地武士》中涉及到Rey的光劍決鬥效果我都不是特别滿意,考慮到劇情設定上Rey隻是個初學者,我認為可以理解。但到《天行者崛起》Rey實力大幅提升後,她和Kylo Ren之間的決鬥還是拼砍刀的感覺,這多少有些不能接受,反倒是Luke回憶中他和Leia的那段練習打鬥更加精彩。對此我隻能理解為,因為那一幕隻能用替身,所以直接采用了武行演員,專業人士之間的配合和動作表現會更好。

從以上幾點來看《天行者崛起》基本就是在爛片邊緣徘徊了,但我一直認為,我們在評論一部續集電影,特别是這種三部曲的結尾篇,還是要将這部電影放到整個系列中來評判。

星戰新系列的三部曲,特别是前兩部讓我感覺并沒有一個很完整的故事規劃,很多在《原力覺醒》中的鋪墊和埋坑,比如Rey的身世、Snoke的由來和作為第一秩序幕後黑手的計劃、Luke在孤島的原因、當年Kylo Ren對新絕地武士學院做了什麼等等這些内容在《最後的絕地武士》中都戛然而止,Rey突然變成nobody、Snoke沒有太多介紹就被腰斬、Luke自閉放棄治療、Kylo Ren跟Luke鬧掰倒是解釋了一下,但《原力覺醒》中在幻象裡出現的倫武士卻又集體消失。

與其說《最後的絕地武士》是《原力覺醒》的延續,不如說是給《原力覺醒》的加速結尾,至于新系列第三部怎麼接着拍,《最後的絕地武士》似乎絲毫不關心。

因為《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種種打斷和幹擾,《天行者崛起》不得不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它要在這種同一系列前兩部都不協調的情況下,既承接和照顧《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劇情,又要延續《原力崛起》的鋪墊和設定,使得新系列的三部曲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而不是各自獨立的電影。

事實證明《天行者崛起》也做到了,它給所有應該出現的人物一個收尾,埋了前期挖下的絕大多數坑,給了《原力覺醒》和《最後的絕地武士》一個統一而不違和的結局。

很多人吐槽新系列的三部曲還不如之前的《俠盜一号》或者最近電視劇《曼達洛人》好看,這點我同意,但話說回來這些外傳性質的電影、電視劇甚至動畫其實也不用承擔新系列三部曲作為“正傳”屬性的壓力。

新系列最大的難點在于它要開創一個新的故事保持創新,但同時也要有足夠的老面孔展現情懷,并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相反外傳可以在星戰大背景大框架下盡情發揮,隻需要放一些經典的元素就能引起粉絲高潮,至于老三部曲人物的發展和走向,這不是他們需要操心的事情。

不過基于以上邏輯的話,星戰接下來要拍的10、11、12集應該就不會有那麼多限制了,期待會有更好的表現(雖然感覺短時間内不會拍)。

總的來說,《天行者崛起》作為一部單獨的星戰電影确實不夠出色,但作為一個系列的結尾,它也沒有留下太多的遺憾,在有限的條件範圍内,它真的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