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幾部非英語懸疑片風格各異,頗具看點


燃燒 (韓國)


...

燃燒 (韓國) 


《視與聽》2018年十佳第三名


導演:李滄東,改編自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專業陪跑者)的短篇小說。


當李滄東遇上村上,這部電影也自然有了比較濃的文學色彩和深長的哲學意味,有着對當代社會階層分化的隐喻,它所表現的當下年輕人對于“存在”的茫然應該會引起不少人共鳴。


影片看上去象是一部文藝片,攝影優雅流暢,從容不迫。女主的落日獨舞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沒有刻意的營造懸疑片的緊張感,但各種精心安排的細節伏筆、符号隐喻及亦真亦幻的神秘氛圍依然使影片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和更多的解讀空間。




祈禱落幕時(日本)


...


祈禱落幕時(日本)


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小說。


日本推理小說曆史悠久、流派紛呈、人才輩出。森村誠一、松本清張、東野圭吾等優秀推理小說家為日本推理電影提供了強大的文本支持,《人證》、《砂器》等影片也成為經典,《祈禱落幕時》也保持了日式推理電影優秀水準。


本片是偏社會派推理風格,題材也是為愛而犯罪,表現了東方式的隐忍和自我犧牲,但和《燃燒》相比,略顯老套。


男主演阿部寬很帥,簡直就是英俊版張魯一和粗曠版胡歌的合體。



罪人(丹麥)



...

罪人(丹麥)


構思巧妙的導演處女作。新人導演一般隻能在影片的結構上作文章以求出奇制勝,比如諾蘭的處女作《追随》。


相比同是2018年的《解除好友2:暗網》、《網絡迷蹤》這二部在電腦桌面上通過視頻直播和各種社交軟件來推動情節發展的片子,《罪人》則顯得不那麼時尚,主要道具就是幾部電話,場景也更簡單:就是二個房間,主要演員隻有一個人。


片長不到一個半小時。沒有一句廢話和一個多餘的表情,不用閃回等手法來交代情節,不用非叙境音效。二條主線全部通過男主的電話來呈現,并且相互交織和影響,随着“綁架”案的開始—反轉—結束,男主也完成了從自信自負—自省—救贖的轉變。


表演非常出色。沒有激烈的肢體語言,也沒有對手戲,演員獨自通過語言的節奏和表情的微妙變化完成了影片的任務并且展示的個人魅力。歐洲演員真是物美價廉。


通過夜晚辦公室的燈光和報警電話紅色指燈的變化來烘托氣氛,用極低的成本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據說這部片子要改編成好萊塢版,由傑克—傑倫哈爾主演。



海市蜃樓  (西班牙)


...

海市蜃樓  (西班牙)


導演奧裡奧爾-保羅是豆瓣“官方認證”的“反轉王”。他2017年的代表作《看不見的客人》在網上已有高清資源和沒有宣發的的情況下依然在中國拿到近2億的票房。


《海市蜃樓》加入了科幻的元素。總體感覺是《黑洞頻率》+《蝴蝶效應》+《彗星來的那一晚》的結合體,比《看不見的客人》有更複雜的時間線,在燒腦程度上更高一些。這類影片很容易導緻後期叙事失控,但這部影片的完成度卻相當不錯。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導演的時尚品位。導演的三部代表作(另一部是更早的《女屍迷案》),都着眼于都市中産,角色在衣着、發型、飾物、用品等各方面顯得精緻、時尚而又恰如其分。


調音師  (印度)


...


調音師  (印度)


改編自2010年的一部隻有15分鐘的高分法國微電影。


片子的特色除了各種反轉之外,還在于它是一部黑色幽默的懸疑片。其幽默一般,但确實很“黑”,正如這部片子還有另一個譯名《全員惡人》。全片無好人,包括其中的鄰居小孩、市井販夫走卒,無一不想着敲詐勒索和撈偏門。


印度電影帶給我們很多美好的印象。載歌載舞、音樂動聽。無論情節多麼曲折,無論主人公經曆了多少磨難,但最後總是正義和善良大獲全勝,觀衆的觀影情緒也會随之釋放。很早以前《流浪者》、《大篷車》以及新世代的《三傻》、《誤殺瞞天記》等莫不如此。但這部《調音師》卻一黑到底,這種片子國内是拍不出來的,因為大概率是過不了審的。之所以能引進國内公映,估計是想立個反面教材:同樣是文明古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差距咋就那麼大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