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自己放一天假,勞逸結合下,帶着兩個小朋友去看了最近最火的《我和我的祖國》。看完下來,感覺澎湃激昂,我慶幸生于中國。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通篇分為七個片段,每一個片段都講述了一段故事。看到《前夜》和《相遇》,被黃渤和張譯的演技徹底征服,尤其張譯那段,情不自禁地流下來幾滴感動的眼淚。

文字/阿肖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一段故事都有其感人的一面,有些從某種層面可以牽動一個人的内心,每個人看的點不同,但都是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故事,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某種縮影,接下來,我從每一個故事中說說自己的感觸。

《前夜》

這個故事是講述開國大典前一天夜裡,黃渤飾演的林治遠,要保證電動國旗升起的“萬無一失”。但這個世界上哪能保證絕對的“萬無一失”,隻能一次又一次的試驗。

不能進去廣場,就按照一模一樣的比例設計,當發現阻斷球會被國旗最後上升碰破,而當時唯一可以拯救的辦法就是尋找稀有金屬制造新的小球。

淩晨三點,當大家都在熟睡中,情急之下,隻能用大喇叭在屋頂響起廣播,雖然在林治遠看來已是下策之下策。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出乎意料的是,群衆不久把整個屋子堵得水洩不通,紛紛拿來各種金屬。

其中,有個抱着孩子的大媽把自己孩子的“長命鎖”都貢獻出來了。

此刻,淚水不禁流下。或許就是這樣的衆志成城,鍛造出了一個小小阻斷球,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或許就是這樣的衆志成城,我們才得以克服萬重艱難險阻,締造一個偉大的新中國。

《相遇》

或許,就像之前老闆和我說過一句話:“能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才有資格傲氣,其他人,或許真沒資格”,今日之中國強盛,全是先輩犧牲熱血、幸福乃至生命代價換來的。

《相遇》這部真的被張譯的演技徹底征服,或許兩個相愛的人見面而不能相認,我想這究竟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折磨,為什麼要這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先輩們已經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作為國家機密的原子彈工作的從事者,隐姓埋名,保密萬分,甚至于要營造一種人間蒸發,承受常人之所不能承受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命與個人幸福皆奉獻給了國家,或許在原子彈爆炸那刻,他們的所有付出似乎都是值得的。《相遇》中,愛的分割成就了祖國的完整,先輩的坎坷成就了後世的平穩。英雄不應被忘記!

《奪冠》

這部增添的是一種歡樂的基調,在上海的弄堂裡,人們歡呼的為女排加油,每個人都為祖國的榮耀加油鼓舞,牽動每一個人的神經。

為了讓弄堂的人們看到賽況,冬冬在屋頂當着“人肉天線”,但他内心糾結不已,因為他初心萌動的那個“小美”馬上就要出國了,自己還有一份小禮物沒給她。

播放女排賽事最精彩那一刻時,看着小美即将離開的冬冬,不禁想抛開這根天線,但還沒等他追到,小美已經離他遠去,看着人們熱切期待女排賽事,冬冬還是折回,在奔向屋頂那刻,勾下的窗簾布,将冬冬化為一個小超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奪冠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榮耀,牽動每一個中國人沸騰的心,女排的精神,也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回歸》

這部主要是講一段香港回歸的升降旗的儀式問題,中方堅持0秒時刻國旗必須升起,分秒必争,或許老外很疑惑,但這是一種主權的象征,是對屈辱一刻也不能多停留的行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香港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五星紅旗必将照耀着香港的每一寸土地。這段故事中,大量的鐘表聲滴答響,滴答幾秒中,或許體現的是一種滄海桑田。

《北京你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8年,是榮耀的一年,北京奧運會,牽動着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可08年,也是災難的一年,汶川大地震,也牽動着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但這兩個因素結合,或許成了《北京你好》的片段。

小男孩的父親在汶川地震中被震亡,穿着父親生前的衣服,想去鳥巢摸一摸父親裝的欄杆。恰巧遇到了這時意氣風發想在兒子面前為兒子長臉的葛大爺,二人便發生戲劇性一幕,小男孩鑽空把葛大爺票換了,葛大爺在兒子宴會上大出洋相後瘋狂追尋,拿小男孩作小偷追趕.....

葛大爺意想不到這男孩的目的不是為了看開幕式,而是為了摸一摸父親生前所建設的欄杆,最後葛大爺把票給了小男孩,自身内心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

北京你好,為何你好?因為你這彰顯了一份人間自有真情在,因為你是全世界望向中國的窗口,因為北京歡迎你。

《白晝流星》

這部我一開始沒有很深的感觸,題目看不懂,但細細回味起來,又覺得一陣豁然開朗,白晝流星,神州十一号似一顆白晝的流星,降落在了這篇貧瘠的土地,給頑劣成性的少年指引的新的方向。年少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是将錯就錯!

人要會“受教”,突然想到一句家鄉話,比如以前罵小孩子不聽話會說“爛番薯不受窖”,人指“爛番薯”,受窖指“受教”。

羊羔子要活下來,靠别人扶隻能一時,真正要活下來得“看自己”,中國當代青年,最需要的或許是一種“獨立自強之精神”。

《護航》

最後一個故事,或許我看到的是一個女漢子的不屈,對自身夢想的追逐,一種執念。

小時候的一個小念頭,或許會伴随着你很久很久,不斷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着你。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誰說女子不如男”,飛行試驗調到8,縱使快要不行,腦子裡一想到小時候的那個念頭,便雙眼炯神,立刻蘇醒,直至英姿飒爽從男飛行員身旁驕傲走過。

護航的背後或許是個人不屈的“小犧牲”,但換來的卻是祖國的和平安穩。

寫在最後

七個故事,七個時刻,七個導演,彙聚成一台,彙聚成了我與祖國的縮影。或許就像之前聽那首歌一樣,激情澎湃。歌唱那種是發出聲音的,而今天的觀影是發自内心的!

文字~大大大老肖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