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久,始終寫不出一個字。如果電影可以用文字來描述,那光影的魅力又在哪裡呈現。

沒看過的人問我,這是什麼電影,我也曾問過自己,這個電影是什麼。是講大海的,講一艘船,講人人向往的美國夢,講美妙絕倫的鋼琴藝術,講貧窮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講沒說和沒來及說的感情,或者隻是講了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你我的故事:你我不知為何來到人生的大海上,出生在一個稱之為船的家裡,一個不認識的人成為你我的父,在少不經事的時候離你我而去。一生漂泊遊離不定,卻又未曾涉足遠方,終有一天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卻也未曾自覺孤獨。在世人那裡,你我不曾存在,隻有那麼一兩個人,從一段動聽的音樂中知道了我們的故事。你我不曾離開,也曾想過離開,不知為何離開,也不必離開,卻又畢竟離開!

一個人需要多大的世界?而且還是一個沒有國籍,沒有家庭,沒有朋友,沒有愛情的人?我們可以輕易地把“烏托邦”“理想化”安在1900身上,但他的養父已經在撿到1900的時候宣告了,我偏要叫他1900!範遙勸趙敏不要勉強的時候,趙敏也是這一句,“我偏要勉強”,也正如1900偏不下船的倔強。

電影開頭的旁白就說了,我想那是1900的旁白,或者是導演的旁白,每個船上總有最先發現自由女神像并大聲喊出“America”的人。1900不下船,不是放棄,不是懦弱,就是不想不配合,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而已,哪怕是最後選擇了自由的死去。

距離第一次看已經很久了,能夠比小時候更能體會為了争取自由而不配合的倔強。胖胖的麥克斯吹的一手好小号,卻也要被迫賣小号,窮困潦倒如斯怎麼就能保證1900下船幸福生活,且不論自由。

...

圖哪裡是大海,哪裡又是陸地呢


這是一個無關奮鬥,曆史,社會的故事,這隻關乎人生。世人都在旅行,我就在這裡挺好。叔本華和丁元英也都會勸你我,真正的人都是孤獨的且自由着。而你我,不過是陸上的動物,沒有資格可憐他。

...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

虛度很多的光陰

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

夏天擔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