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5min

文#白格

張居正應該是萬曆年間比較有聲望的首輔之一,但是在他倒台之後所面臨的那種局勢危機也是鋪天蓋地而來。頃刻之間他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大人變成了任人辱罵的賊子,這是他應得的結果,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那個時代“牆倒衆人推”的狀态。

張居正本人從沒有标榜過說自己是什麼廉潔的臣子,在他當首輔的那些年,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他是真真正正的對萬曆皇帝好的。

在萬曆皇帝的心底裡,他已經把張居正當成了自己最親的人,所以當張居正貪污受賄的消息傳到他耳朵裡的話,他的恨意才會那麼的深。當然貪污受賄或許隻是萬曆恨張居正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一部分是張居正對一些官員的打壓心理。

當張居正和太監馮保勾結在一起的時候,有很多事情就發生了變質。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又保持着各取所需的關系,但是萬曆恰恰又得感謝張居正,如果沒有張居正,那麼從他8歲到她24歲這一個階段肯定是特别難熬的。

但是每一個人他都或好或壞,張居正緻力于培養這個小皇帝成為明朝最完美的皇帝。他當時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舉措會害了自己,不過在他當首輔的這些年确實是一隻努力的讓自己的政績變得更好。

張居正為官談不上兩袖清風,但在當時貪腐成風的官場,身為首輔自律比較嚴格,很少接受下屬饋贈。

明末秀才徐樹丕在其筆記《識小錄》中把張相和與他同樣地位也被抄家的嚴嵩對比,感歎抄家之典的冤與不冤:“(嚴)相嵩富敵國,而奉旨所籍金銀數僅得金二萬三千,銀二百二萬七千,然其他珍奇亦稱是矣……萬曆中所籍江陵相公物不及數萬,而皆出尚方之賜,籍沒之典固有冤有不冤哉!”

除了張居正生前合法的工資、獎金積蓄,在荊州張府所抄沒的十萬兩銀子中,不少都是其父親、弟弟平時搜斂到手的,數目依然不算太多。

前來抄家的張誠惶恐了,皇帝聽說張府家财百萬才動狠心,如果帶回去的錢财太少,皇帝懷疑自己私吞可得不償失。他慘無人道,嚴刑拷打無辜的張家公子,逼迫他們低頭“認罪”。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經不起拷掠,屈打成招,指認有三十萬兩銀子藏匿于張居正親信曾省吾、王篆、傅作舟等人家中。

話說張居正權盛時,附麗者衆多,最親信的當屬曾省吾和王篆。兩人品性不同,曾省吾有戰功,有政績,撫蜀時克平九絲,即在相門,從未傾陷一人;王篆則狡險貪橫,仗勢欺人,讓張居正無故為他背上不少黑鍋,真為名教所唾棄。

錦衣衛匆匆趕往三家,曾省吾身着方巾青袍,從容于後堂入谒,連不可一世的張誠都揖而送之;王篆則言詞佞鄙,囚首楚服,口稱小的,張誠更加鄙視,命人笞二十而遣之。

經過幾番折騰,三家挖了個底朝天,查出的銀子一共不足十萬兩。

皇帝本沒有想要反張,卻無形中點燃了導火索,所謂大風起于青萍之末,誰能料的到呢?

之後的張居正被各種蓋棺定論所充斥,這個改革家直接成為壞蛋,虛僞毒辣的人

一切的功過在死後都是由後人來評判的,在特殊節點,擋住了某些人的路,生前權力如此大的人也難逃被颠覆的命運啊。

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吧,因為我也是剛讀這本書,對其中的種種還沒有做一個特别深刻的理解,這本萬曆十五年年裡面充斥着太多的思想,需要人慢慢去品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