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風雲·煙幕》,截止今日,豆瓣評分5.5,貓眼評分6.9,評分這麼低,并不怪觀衆,怪隻怪導演太敢拍了。

這部電影的題材是犯罪片,犯罪的成功率取決于信息不對等,但信息太不對等,即使處于上帝視角的觀衆也會看得不明不白。舉個例子,假如說看舒君是一個淘寶商家,在大家的眼裡,我隻是把自己擁有的一些商品通過淘寶這個平台賣給你,那麼我的模式其實很簡單,賺差價。但是如果說看舒君是搞金融和投資的,怎麼讓資本成倍的溢價,怎麼從裡面賺錢,知道的人很少,因為信息太不對等了,即使你看着他怎麼操作,你也不懂他到底在做什麼,俗話稱之為行業壁壘,而這部電影就在演繹着這種高技術操作(PS:據數據統計金融和投資是本國最賺錢的兩個行業)。

回到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廉政公署陳敬慈想打煙草公司大老虎的故事,煙草公司是個什麼概念,也給大家一組數據,從2017年《财富中國》裡的數據可以看到,煙草總公司17年一年的利潤達到11145.1億元,相當于騰訊加阿裡加百度加工行加建行加農行當年的總額。這是明面上的數據,假如說還有像電影裡所說的走私呢?這個大老虎怎麼打,很難打,就像電影裡張家輝扮演的許植堯所說的那樣,肯定會死人,是啊,在這麼龐大的資本面前,死幾個人成本真的是太低了,引用《資本論》裡面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10塊錢的香煙,不交稅,賣30賺20,炒房都沒這麼賺啊!這就是影片中的大老虎敢于買通海關的原因。

大家說影片的結局有點太唐突了,其實本人剛開始也是比較贊同大家的,但細想之後覺得導演這樣處理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其實整個故事已經交代得很明白了,全是許植堯精心設計的結果,在什麼點,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到最後案子被撤銷不用上飛機都顯得那麼淡定從容。或許大家更相信這樣的結局,主演陳敬慈經過重重險阻終于查到了幕後的大老虎,并通過許植堯的舉證把他繩之以法,而不是因為有人檢舉才讓真相大白,但實際情況是,逍遙法外的人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最後許植堯死了,還死在了自己的熊孩子手裡,沒辦法,這是電影,要上映,許植堯不得不死,一方面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另一方面我們的價值觀也不允許犯罪者逍遙法外的事情存在。

當然,身為一部電影,從投資回報率來說這次麥導肯定是賺不了什麼錢了,計算、做賬、騙人、逃稅、上市、比特币,太複雜了,或許電影有時候還是應該平易近人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