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早已不是少年
但我經曆過少年
終于迎來大結局,熱播劇《少年派》
但有多少人的回憶是這樣的“少年派”?

這部定位為劇情、愛情、家庭的電視劇,在豆瓣上僅僅得到6.5分,剛好過了及格線。如果去除掉張嘉譯和闫妮的BUFF加成,這部劇的劇情到底如何?為了極端的戲劇性,到底丢失了什麼?

這部劇講述了精靈活潑的少女林妙妙中考超常發揮,意外考入重點高中,媽媽王勝男揚眉吐氣。高一住校,掙脫媽媽掌控的林妙妙如魚得水,結交了三個好友,校花鄧小琪、學霸錢三一和江天昊,成為校園廣播站主播,俨然“人生赢家”。學神如雲,林妙妙成績慘遭碾壓,面對來自“我兒子成績全市第一”的裴音的正面暴擊,王勝男的鬥志被全面點燃,開啟陪讀生活。
冤家路窄,竟和裴音家成了鄰居。王裴二人沖突不斷升級,卻因婚姻問題惺惺相惜,成了閨蜜。高三來臨,林妙妙經曆了父母感情的震蕩,錢三一隐忍着父母的貌合神離,江天昊突遭家庭破産,鄧小琪因為媽媽的秘密被曝光跌入谷底。
少年們桀骜不馴,迎着陽光、風雨,如春草般蓬勃生長。高考結束,少年各奔前程,内心充滿傷感及對未來的期待。四個家庭經曆波折,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收獲着動人的成長。

校園、高考、暗戀組合起來的是青春。
租房、失業、家庭關系組合起來的是都市。
小三、離婚、初戀組合起來的是狗血。
當上述三組全部組合起來的時候,就促生了浮誇極端的戲劇性。
尤其是在開篇用真實感和共鳴吸引了一篇受衆後,在中途卻沒有任何過度的換了一種風格,真實變成了極端戲劇集合。
而這一切的緣由,我認為是想要的太多、塞得太滿,最終脫離了群衆。

▼
劇中從開頭就一直強調精英中學是重點高中,從片中的外景的來看,所謂的江洲就是上海。
上海的重點高中,含金量不言而喻,而整部片子則看不到重點高中應有的模樣。
如果林妙妙是中考超常發揮,鄧小琪是關系戶、江天昊是體育特長,那麼他們進入精英中學還有情可原,但這個本該充滿學霸的高中裡,除了天賦異禀的中考狀元錢三一之外,沒有任何學霸的存在。好像除了錢三一之外,所有的學生隻分為兩種——努力的學渣和調皮的學渣。何況,廣播站、籃球賽、文藝彙演等等,如此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确定是重點高中嗎?對于不配享受音樂、體育、自習課的高中生來說,隻能是認為鄉下人不懂城裡人的素質教育吧。

▼
這座學校的宿舍竟然如此壕氣,四人寝、床桌分離、小陽台實在是讓人心生羨慕,但我确實不明白,既然配置已然這麼高大上了,為何不配一個單獨的衛生間呢?難道就是為了水房的那兩場偷聽戲嗎?如果說是為了體現高中的住宿生活,那恕我不能同意。

▼
在校園管理上,一開始的格局定的過高,很容易導緻後面的戲份出現漏洞。
住宿的第一晚,汪麽麽的下馬威何其威武?但為啥什麼後續手機人手一份而且光明正大?江天昊跳樓固然一個原因,但在這個問題出現之前就已經打破了“全校隻有錢三一合法持有手機”的設定,而且毫無過渡。
第一周學生離校時,校門口的設備多麼先進?自動發短信通知家長的聯絡方式,确實有重點高中的風範,但為何後續學生離校形同虛設?
食堂裡臉吃飯都有老師在時刻盯着的男女混桌,怎麼在校園裡就可以橫行無忌了?還是說除了食堂之外,都是法外之地?
▼
顯然,這部劇的野心不僅僅在于表現好校園,他全都要。
這是四個什麼家庭?
失業離婚未遂二胎和好的、分居離婚吃嫩草的、拉關系交際私生女的、富豪破産二次創業的。

▼
這是劇中最正常的家庭,也是最能喚起認同感的家庭。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劇組是不是在我家裝了攝像機”,觀衆對這部劇的認同感大多數來自這裡,寫實與溫度是打動觀衆重要的地方,但可惜好景不長,這種寫實度急轉直下。
林妙妙的人設變化首當其沖,她變得任性蠻橫,人物的黑化帶來的是劇情的戲劇化模式改變,原本的溫度被這種過度放大的叛逆沖散,認同感變得陌生,自家的媽、别人家的爸徹底變成了别人的爸媽。
王勝男的前男友、林大為的失業與葬禮主持,都是為戲劇化而增加的支線,類似《人民的名義》中鄭勝利,而在這一家人裡,編劇充分利用了重複的技巧——每個人都從迷失走出來面對現實,并戰勝困難。
你看,一個套路玩三次,就成了戲劇中的重複技巧,如果放在喜劇中,就變成了包袱,名曰三翻四抖。

▼
一個名門之後的家庭設定,設定出了最狗血的劇情,這個家庭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血統基因的重要性。
作為錢家的長孫,他繼承了一切最高貴的血統,高智商、高情商、長得帥、會演講,除了恐高他就是一個完人。
隻是這個家庭太過糟心,父母分居不和多年,母親又是個控制狂,好不容易消停點兒了,一個從小叫哥的人又成了他後爸。夏洛特煩惱中的台詞“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這句台詞用在這裡再合适不過。
還有,我實在不能理解錢三一的後媽如此的情商與做作是如何吸引了錢钰坤10年而癡心不改?為何設定錢三一的弟弟與林妙妙的弟弟要在一起出生,是為了表明所有人的新生還是單純為了戲劇的巧合?
最後,我想告訴蔣昱文:别再做什麼機器人項目了,你不去做思想工作真是白瞎你這個人了。
▼
前期的所有的黑化都是為了給後期的努力找一個參照。
鄧小琪這個角色是由黑變白的過程,而這個動力則是來源于家庭。
前期的鄧小琪,沉迷于自己的美色不能自拔,恨不得見個人就問:吾與徐公孰美?整天一副大小姐脾氣,矯揉造作的好像仙女下凡,與同學關系更是緊張難處,難得還能孤立林妙妙,這個伏筆不用埋的嗎?
在媽媽的事情被曝光之後,三言兩語被林大為勸回去不說,畢竟這部劇裡會做思想工作的最大。媽媽跟她坦誠相待以後,突然決定要考中戲?當然,在這部劇裡我們已經習慣了沒有緩沖的轉變,可這部劇的價值觀是否有失偏頗?未婚生女倒沒什麼,但一個人帶孩子不易,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做那種事賺錢哭一場就洗白了嗎?
所以說,好好學習,堅定信心,否則鬼知道編劇會給你編一個多麼不堪的身份來轉變你的思想。

▼
這是一個意外,一個富豪向窮鬼轉變的意外,而且這一家人不是一般的堅強。
我多希望編劇能把林妙妙一家三口的重複技巧分一個到江天昊家,可是她沒有。
一個超級富豪破産,成為負債一個多億的窮鬼,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可這一家人談笑風生,心裡如同撒的雲南白藥般的神速恢複。
如果隻是江天昊父母如此也就罷了,畢竟劇中是白手起家的設定。可江天昊竟然也這麼堅強确實過分,甚至馬上創業開啟網店,成了CEO?
果然,虛幻的世界所有人都超乎尋常的堅強,而且創業也足夠簡單。

《少年派》導演劉惠甯說:雖然林妙妙的高中生活貫穿全劇始終,但我們一比一的複刻為沖刺高考的那種令人窒息的埋頭苦幹,不想過分強調高中生活的單調、緊張與迷茫,正如少年這個關鍵詞所體現出的,那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創造力的精神風貌。在那個時候,和身體一樣快速發育的思維和精神,讓我們在人生中第一次産生了一種渴望,想要和父母、和他人、和世界平等的談一談。
但我想問,您說這些和您劇中表現出的那些,是不是高開低走?是否戲劇極端化?
我不知道現在的少年是什麼樣,但我知道,我的少年和家庭不是這樣。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