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身處一段時而穩定時而癫狂的漫長關系的未婚女性,我一直對婚姻這個題材孜孜不倦,執迷于找出婚姻的共同畫像。


“兩個曾經相愛的人最後形同陌路”,無論在藝術作品還是生活中,都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再多的悲歡離合都可以在這座城市同時上映。


可是,如果你想要歸納他們的原因,卻很難一言以蔽之。他們往往會告訴你,“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曾經滄海難為水”。


事實的确如此。正由于親密關系的複雜性,才會有那麼多以婚姻為主題,卻讓人眼花缭亂的電視劇或電影。

01

由斯嘉麗·約翰和遜和亞當·德賴弗主演的電影《婚姻故事》最近可謂是炙手可熱。

拿下六項金球獎提名,位列《紐約時報》、《時代》年度十佳電影,爛番茄好評率高達96%,豆瓣評分8.8。作為一部愛情小品,甚至可以與《小醜》在奧斯卡賽場上作為種子選手角逐高下。


...

有人說,《婚姻故事》這部電影,其實是一個“離婚故事”。

從電影開始,由斯嘉麗與亞當飾演的這一對夫妻的婚姻就已經到尾聲了。整部電影,都是圍繞他們如何與對方律師周旋,争取孩子的撫養權。


...

表面上,這是一場孩子的撫養權之争。

實際上,在打官司的過程當中,他們的感情和婚姻問題,都慢慢浮現于水面。


這是一個非常美國式的婚姻故事。兩位主角是從事演員、劇作家的中産家庭,但是他們的感情卻不會因為國别和階層而與我們有何差異。愛情新鮮感的逐漸消逝,用最難聽的話瞄準對方,歎氣與沉默。

這是一段浪漫愛情走向消亡的過程。


斯嘉麗飾演的女主角妮可在她的律師面前敞開心扉的一段,是這部電影走向劇情明朗的關鍵一幕。


她曾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遇見劇作家和劇導演丈夫查理後,她成為了查理作品的戲劇演員,人們來看戲都是為了他;她說的話,他們的生活,在轉身後就成為了查理戲劇的作品素材;她跟他說自己也想要嘗試導演作品,但他永遠都說,“下一部”吧;家裡的每一處地方,都是他的品味。


...

她說,如果他能夠對我說,“寶貝,我當然希望你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我們也許就不會離婚。


如果你嗅到了女性主義的氣息,那你的感覺是對的。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有關斯嘉麗如何控訴丈夫奪取她的“屬于一間自己的房間”的意味并不是十分濃烈。


在最近的喪偶式育兒類型的電視劇或電影中,如《坡道上的家》、《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作為“賢妻良母”,女性被丈夫奪去話語權的象征非常明顯。

窒息的社會環境,難以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一個不夠有擔當的丈夫和父親,偏袒兒子欺壓媳婦的婆婆,處處都是女性無聲歎息的聲音。


...

在《婚姻故事》裡,女性被掩蓋的聲音來得更加隐秘。

電影中的妮可是一位擁有自己事業的美國女性,丈夫和兒子的互動良好,孩子可愛乖巧,更沒有什麼婆媳關系。可以說,這部電影并沒有旗幟鮮明地想要反抗什麼,但一切都寓意其中。


02

在兩人打官司的過程中,妮可指責查理說,你已經和你的自私融為一體了,你根本分辨不出原來是自己那麼自私!


查理說,你根本不需要發言權,你隻是想抱怨自己沒有發言權!     


...

因為在戲劇事業上聲名鵲起的查理根本不會明白,妮可也想要獲得價值感和認同感,她曾經也是一個受大衆追捧的電影和電視劇演員。

妮可為了他的工作,兩人可以移居到别的城市居住一年,而他永遠不會接受為了妮可的事業,到洛杉矶暫居半年;妮可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商議,查理想要做的事情,就變成了決定。


...

在親密關系中,常常妥協的一方,往往就是處于弱勢的地位。

而這種權力關系,兩個人甚至有時候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女性往往才是讓渡自己權利的一方。


在“愛在三部曲”中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曾經擁有過一段浪漫愛情的男女主角,成為了結婚将近十年的中年夫妻。

盡管他們還有着聊不盡的話題,依然是我們眼中的靈魂伴侶,但是作為作家的傑克,在提議為了和前妻的兒子從巴黎搬到美國芝加哥生活時,還是不經意間說出了這樣的話:


“你在美國也可以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的。”


Celine說,“為什麼總是我來妥協?”,傑克說,“别那麼誇張好嗎?”


...

當女性在表達自己處于弱勢一方的不滿時,男性卻總認為你是在發表過于激烈的女性主義論述。如查理所表達的,“你隻是假裝想要發言權。“


所以,如果弱勢的一方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力,就隻能起身成為一個“惡者“,争取離婚的最大利益化。也怪不得查理對妮可說,你為什麼會突然變成這樣一個不講情理的人?”


03


親密關系中的權力之争,還往往體現在争吵上。争吵往往不是為了讨論一件事情,而是為了争奪這段關系的主動權。為此,我們不憚以最惡毒,最醜陋的話語攻擊對方。


...

在《婚姻故事》裡,兩位主角拍攝了兩天,為觀衆貢獻了一段非常優秀的争吵戲。殘酷,但同樣真實。


最後,在查理說出更惡毒的話後,兩個人都怔住了。我們都想不到,這些本該對着仇人說的話,是如何抛向你愛的人的。


...

正是有着這樣的對比,我們才會被擊中而淚流不止。在這部電影的第一幕裡,他們曾經用最美好的詞句來描述對方:


“她很有感染力,她會常常令我想要跳舞。”

“查理毫無畏懼,他從來不會因為别人的看法或挫折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


...

在電影的最後,兩個人終于結束了這場戰争,終于離婚了。在查理來探望兒子時,他無意間讀到了妮可曾經在咨詢室寫的有關對他的描述。


“我見到他的兩秒後就愛上了他,盡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


...

就此程度而言,《婚姻故事》的确要比《82年生的金智英》要輕柔多了。起碼至始至終,我們還能從這兩個人身上,看到很多愛過的痕迹。


...

同樣,它帶給了我們更多親密關系上的可能性和啟示:

盡管親密關系充滿了權力的争奪和妥協,總會一地雞毛,但我們必須學會聽到對方的聲音。

在這段關系中,我們感恩對方的付出,并且希望他們成為自己任何想要成為的人。

首發于個人公衆号:一坨菜醬(yituocaijaing)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