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的是愛而不得。

        初看這部電影,喜歡文藝的小夥伴估計會愛不釋手。這部電影以略顯悲傷的語調主要講述的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13歲小男孩雷吉與貧窮的保姆埃蓮諾的故事。小男孩雷吉,智慧超群,是個數學天才,同時也極富音樂天賦,13歲就已彈奏出自己創作的曲子《如晴天,似雨天》。

        從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他,卻過得并不幸福。父親在國外不幸被車軋死後,母親一直和雷吉兩人獨自生活。然而,母親給他的生活制定了很多表格,每天有專門的司機接送他上下學,也有專門的保姆陪着他吃每日三餐。看似母親對他關懷備至,然而,她卻記不住兒子什麼時候上下學,也不知道兒子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甚至連陪吃飯的事情也得交給保姆去做。小男孩雷吉内心深深渴望的母愛,他一刻也沒有得到。

        而女主埃蓮諾則是一個生活困頓、男友劈腿,做着底層工作的保姆。按道理,家庭條件的差異、年齡段的巨大差别似乎告訴我們,他們倆之間不會發生太多的故事,也不會有那麼多情感的共鳴。然而,埃蓮諾同樣也家庭并不幸。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話是沒錯的。家庭收入低廉的父母,情願熱也不舍得開空調,妹妹很早就辍學不得已在酒吧賣啤酒,弟弟也在動亂地區當兵,生死未蔔。從小就有音樂天賦的她,被著名音樂學院錄取,并且學校願意提供獎學金支付一半的學費,然而她卻不得不因為無法支付剩下那一半而放棄學業,選擇在飯店打工。

        認識男主之前最讓我心疼的一幕,是在她失戀、工作被辭、居無定所的時候,她感覺在這個城市無依無靠,打電話給她媽媽想回家呆幾天,不料父母卻以一種無比冷漠的态度拒絕了她。她強忍着眼淚不讓它掉落,然後還安慰父母,借以要住朋友家而讓父母安心。這讓我想起她一人撫養妹妹長大背後的緣由以及她從小的生活是有多辛苦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在這樣窘迫的境況下,一次偶然的機會,埃蓮諾接到了一個保姆的工作,也因此認識了13歲男孩雷吉。兩人相差10歲左右,然而卻在不斷地接觸中慢慢成為了朋友。由于兩人都很熱愛音樂,靈魂的共鳴也随之增加。雷吉因為埃蓮諾不再碰大提琴,兩個熱愛音樂的人都放棄了音樂。一個是因為生計被迫放棄,一個是因為主動放棄。但最後的結局卻是兩人因為音樂,因為彼此的承諾,又重新拾起了音樂。對于雷吉來說,大提琴是他孤獨時的陪伴。沒有埃蓮諾的時候,雷吉每天拉大提琴,遇見埃蓮諾的時候他不再孤獨,你如果說埃蓮諾不是他的靈魂知己,我們用其他的詞來形容似乎也不是很妥當。他才13歲,用他異于常人的智力洞悉着人世間的一切,然而感情畢竟是懵懂的,是情窦初開的。然而他瘦小的身軀裡居然藏着成熟、穩重、浪漫的靈魂,你不得不佩服,他竟然才隻13歲。人生的多少個13年能換來這如此高含量的13歲呢?而13歲的他就能遇到如此知遇的知己,大概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吧。我們如何能那麼痛快的說再見呢?眼淚證明了這一切。對此開端雷吉對前保姆的态度,與最後雷吉為保姆埃蓮諾做早餐,送别,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尊卑之分,反而是兩個相識很久的人的深情離别。正如雷吉含淚所說:

        認識你真的很好,真的很難想象我和你隻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識了你一輩子。

        有些人你認識了一輩子,他仍是你生命裡一個過客;有些人你隻相看一眼,似乎已是終生。我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它是真實存在過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高情商小男孩似乎比大人更懂得一切。埃蓮諾失戀,面對前男友的糾纏,小雷吉幫助她,并且說:

        如果一個人不好好以你值得擁有的方式對待你,他們也就不配得到你。

        安慰失戀的保姆埃蓮諾,語言一語中的,誰能說他隻是個13歲靈魂的小學生呢?

        我們似乎總在着急該早點遇到真愛,不然一切都将來不及。可我們嘗試了幾次,發現總不對。是自己或者對方出了問題嗎?好像也都沒有,那隻能說是緣分未到。我們不如及早明白,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立馬遇到的。在等待他出現的過程中,我們不妨也承認,你等的那個人并不是那麼好找。正如小小智慧家雷吉所說:

        如果你注定跟某人在一起,就會幸福,麻煩的是去找到命中注定那個人,屬于你的人。

        世界那麼大,怎麼會說找到就找到?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盡可能讓自己占到最閃最亮最高的地方,這樣,他就能很快看到你,你們就能越早相遇了。但若找錯了,也不要放棄,正如我開頭時所說,人生多的是愛而不得。

        靈魂知己也許是愛情,也許是友情,但不管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它對我們生活所賦予的意義是無比重要的。

        我們努力做好自己,多接觸這個世界,總有一個會屬于你。